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教育不仅决定国民素质,更事关国家未来,因此,教育从上至下一直备受重视。而对于我国的教育问题,有专家曾指出,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其一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其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三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从当前的国民教育来看,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十二年制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近年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职高与普高的比重也逐渐在趋于平衡;而对于第三点,高等教育质量却一直被人诟病,很多学者将其原因归结于近年来高校的过度扩招,扩招造成学生的蜂拥涌入,而本身教学资源又有限,势必就造成教学质量的不尽如人意。诚然,这是造成教学质量提升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局面已经形成并将长期存在,过多的归责也于事无补。而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提升教学质量,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动因,更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和载体,课堂教学质量优劣对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而在之前,我们一直试图去寻找一种万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包罗万象的评估方法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试图一劳永逸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忽视了教学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这也是过往研究一直所存在的一大缺陷,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大学生对课堂本身的认知,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态度以及对课堂环境等等的认同情况。而影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认同的因素有许多,本文则主要选择了其中的一点——学习风格入手展开研究,探索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乃至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些许建议,尽点绵薄之力。而为了探索出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之间的关系,则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需要调查与分析大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已有的学习风格自测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进而对影响课堂认可度的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需要对课堂认同度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发展相应的测量工具,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实际,探讨高校课堂认同度的内涵与结构,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并运用这些评估指标对大学课堂认同度进行调查和评价;再次,需要构建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度的关系模型,近年来,已经有了许多对大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个人特征角度的研究,本文则试图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统计软件,找出当代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度各维度之间的潜在关系;最后,需要立足大学生学习风格的视角,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型课堂质量的改进策略,笔者试图探讨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的关系模型,进而从大学内在因素角度,为提高大学课堂认同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证的基础。鉴于上述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写作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相结合进行,全文主要分为了三段六章,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绪论和理论内容。第一章作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及创新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了解大学生学习风格情况;2.根据已有文献,建立课堂认同度模型;3.探索课堂认同度体系;4.探索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度的关系;5.提出大学生学习风格对大学课堂质量提升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上文已有提及,不做赘述。而本文的创新点则在于:首先,课堂认同度的提出,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的双向投入。其次,建立了课堂认同体系,以此来更全方面地对课堂质量进行鉴定。最后,敢于跳出以往研究局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风格,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方面,是从课堂的结果进行研究。但是学生风格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层面的维度,它的影响其实是从课堂建立之始就已经开始,并发生相互的作用。所以,本研究把学生风格的理论运动放在了对课堂的认同影响上面。第二章主要通过文献阅读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大量地阅读有关文献,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通过查阅国内外对学生风格及课堂认同度的现状研究,理清其历史发展进程,找出尚存的问题,明确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分析阶段。在第三章,根据所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深度访谈,通过广泛地归纳、整理,建立起课堂认同度模型。第四章,根据理论模型维度,形成课堂认同项目库,编制大学生课堂认同调查问卷。通过实施预调查,回收问卷,整理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探索课堂认同的结构,修正完善课堂认同表。第五章,正式调查,发放有关问卷,选取本科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大学生学习风格情况和目前对课堂认同情况的实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验证大学生个体因素对其学习风格的影响,掌握样本院校课堂认同度情况;最后,对样本进相关性分析,找出大学生学习风格对课堂认同度的影响。第六章,作为本文最后一章,也是本文的结论章节。通过前面的研究分析,对前文的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主要包括:信息加工与课堂认同度倾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知方式与课堂认同度倾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输入方式与课堂认同度倾向呈不相关关系;理解方式与课堂认同度倾向成不相关关系;个体特征变量对课堂认同度均呈显著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结论,笔者对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课堂认同度的关系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建议有:正确对待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理性看待课堂评估;利用大学生学习风格,实施因材施教;全面引导,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模式;填补师生互动失真,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倡课后自主学习,增强大学生课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