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构思”写作理论是马正平教授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套崭新的理论。作为一种浸透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中国理论话语,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主义”写作理论不仅为各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思维操作模型,也对各种文章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与操作方法。本文认为,长期以来,以知识技能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预构”为特点的“构思主义”阅读教学,将阅读教学变成了学生对教师构思成果的执行、细化的过程。它常表现为教师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结构化的预先选择、组合、安排、布局,并把定格下来的结果凝固和物化(教案或教学设计),是一种僵化的“构思主义阅读教学”。它必将困扰着语文阅读教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沉闷不前的状态。而与之相对的“非构思主义”阅读教学,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然生长的富有生命激情的生长教学法。它彻底批判与否定“构思主义”阅读教学僵化落后思想。它消解预设、消解结构、崇尚随机、崇尚想象力,崇尚自由创造和自由意志,不为一切固定、限定的框框所约束。它不仅是一个有阅读思维的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论,而且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阅读文化、阅读禁忌)的控制、应对的阅读行为过程。它完全颠覆和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和方法。其全部阅读教学行为既可能充满了想象、联想的艺术构思,也可能充满了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的逻辑思维和思辨,是一种更加高级、更富创造的阅读。它具有更利于教师操作和学生掌握并进入自由阅读状态的操作模式,即以“体验(语感体验)—追问(思情互生)—审美(走向审美)—辞训(措辞训练)”为主要环节与步骤的“非构思”阅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