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分析师是股票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他们通过上市公司调研或其他渠道搜集信息,对所跟踪的公司进行盈利预测,股票估值,并发布投资评级。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处于发育阶段的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上广大的投资者缺乏相关的投资知识结构,并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往往会将分析师的投资评级作为投资的依据。由此可见,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对投资者而言意义重大。那么,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是否有效?依据分析师的评级进行股票买卖是否能够获得超常收益?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投资评级的有效性?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然后以描述性统计为分析工具,详细描述了证券分析师评级预测的现状,然后选用事件研究法,以国泰安数据库中2008年到2009年我国前十大券商分析师发布的投资评级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这些评级能否为投资者带来与股价同向变动的超常收益。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上市公司规模、分析师能力、分析师关注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对投资评级有效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买入与增持评级占据了股票投资评级的主体,减持与卖出评级的数量极少,说明证券分析师的“乐观倾向”较为严重;买入与增持评级短期和中期市场效应显著,但中性与减持评级在短期与中期内市场效应不太显著:在证券分析师发布正向评级前,股票已具有相当的超常收益率,说明分析师拥有一定的私有信息;正向评级发布后,股票依然可以获得超常收益率,但超常收益率均成下降趋势。基于对超常收益率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影响投资评级有效性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越大、分析师关注度越高,投资评级的有效性越强;分析师能力只能影响投资评级的长期效应,对短期效应不具备解释力;上市公司控股人性质只对正向评级有影响,与负向评级没有太大关系。最后,文章从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角度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证券分析师职业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防火墙”制度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