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等离子体破裂会导致等离子体的内能和极向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耗散在真空室内,产生热负荷、电磁负荷以及逃逸电流三大危害,对装置第一壁及内部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威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效缓解等离子体破裂危害是聚变装置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虽然目前杂质注入被广泛用于破裂缓解,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杂质注入无法减少耗散在真空室内的总能量,可能带来热辐射不均匀以及无法完全抑制逃逸电流等。在J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离子体破裂会导致等离子体的内能和极向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耗散在真空室内,产生热负荷、电磁负荷以及逃逸电流三大危害,对装置第一壁及内部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威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效缓解等离子体破裂危害是聚变装置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虽然目前杂质注入被广泛用于破裂缓解,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杂质注入无法减少耗散在真空室内的总能量,可能带来热辐射不均匀以及无法完全抑制逃逸电流等。在J-TEXT装置上,从减少破裂过程中耗散在真空室内的能量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极向磁能转移(Magnetic Energy Transfer,MET)的破裂缓解方法,实现了破裂过程中将真空室内的极向磁能转移到真空室外进行消耗的目标,有效降低了破裂过程中耗散在真空室内的能量总和,达到缓解破裂的目的。本文基于J-TEXT极向磁能转移系统继续针对破裂缓解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实验探索了磁能转移的破裂缓解效果,发现磁能转移可以有效降低环电压,抑制逃逸电流,还能控制逃逸电流的水平位移。实验发现磁能转移可以使等离子体电流猝灭速率平均提高50.7%,同时使环电压降低35.3%,并通过建立MET线圈、等离子体和OH线圈之间的变压器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一现象。实验发现磁能转移可以有效抑制逃逸电流,同时使用磁能转移系统和MGI系统开展实验,得到了使用磁能转移时有效抑制逃逸电流的注气量区间;同时使用磁能转移系统和ECRH系统开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磁能转移可以缓解逃逸电流。实验还发现了磁能转移可以控制逃逸电流的水平位移,拉长逃逸电流平台,并探索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磁能转移的水平位移控制效果,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有效控制等离子体水平位移的MET线圈电流范围。然后,提出了基于电容放电的有源极向磁能转移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揭示了新方法提高破裂缓解效果的机制。建立了有源极向磁能转移分析模型,分析了有源极向磁能转移过程的参数演化规律,研究了脉冲电容器组参数对磁能转移效率的影响规律,设计并搭建了有源极向磁能转移系统,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源极向磁能转移的磁能转移效率最高可达43.3%,比被动能量转移系统提高了71.1%。此外,有源极向磁能转移可使环电压的降幅最高达到43.7%,比被动能量转移系统提高了23.8%。结合新系统特点,开展了逃逸电流耗散实验,实验表明有源极向磁能转移对逃逸电流的耗散速率可达7.7 MA/s。最后,开展了极向磁能转移方法在空芯装置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给出了磁能转移在空芯装置上的应用建议。以EAST装置为例,基于有限元法与部分元等效电路法,分析了破裂过程中真空室壁上的感应涡流,研究了破裂过程中极向磁能的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发现破裂过程中约76.9%的总极向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内能耗散在真空室内,其余部分以涡流损耗的形式消耗在真空室壁上。建立了真空室壁、等离子体和磁能转移线圈的三绕组变压器模型,分析了破裂过程中磁能转移线圈电流的演化规律,发现了真空室对磁能转移线圈的“屏蔽效应”。研究了磁能转移线圈参数以及真空室壁电阻率对磁能转移效率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在空芯装置上应用磁能转移方法的参考意见。探索新破裂缓解方法,尽可能缓解破裂危害,对于保证托卡马克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基于J-TEXT装置的研究表明,极向磁能转移可以减少破裂过程中耗散在真空室内的能量总和,降低环电压并抑制逃逸电流,还可以对逃逸电流的水平位移进行控制。相较于被动磁能转移,基于电容放电的主动磁能转移不仅提高了破裂缓解效果,还可以实现逃逸电流的耗散。作为一种有效的破裂缓解方法,极向磁能转移对未来聚变装置破裂缓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建筑行业从业者,往往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挂着一项很"接地气"的专业职业技能的履历头衔——土木工程专业。之所以又"土"又"木",那是和中国古代建筑行业有一丝丝渊源的:泥土与木材,正是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演进史中最常见的两种材料。
研究背景与目的:慢性肝病长期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全球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病例约120万,我国约占其中11%,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负担之一,而治疗手段有限。肝纤维化的最典型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异常沉积和分布,其核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阐明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阻断甚至逆转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具有重大意义。ECM是调控HSCs活化和肝纤维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基质细
本文简要介绍了精度加工工艺:机械制造、精密加工、大规格结构件生产工艺;以液压支架为代表,使用机器人进行结构件焊接处理,研究双面成型的工艺内容,确保焊接精度。经工艺实践发现:机械焊接形成的坡口钝边、坡口间隔长度差异等各类问题,可采取焊接优化方法予以解决,加强焊缝补充热量控制,使其不大于14kJ/cm,背侧高度控制在2mm内,切实提升成型质量。
第一部分IL-37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目的:目前IL-37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下调多种促炎因子的抗炎物质,参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但其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保护作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新治疗靶点。方法:我们将实验组分为Apo E–/–及IL
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因工人误操作导致的不良零件风险。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线后,能降低生产成本,通常为人工成本的1/4,且在生产质量、效率、管理方面能带来很多新的附加值。因此,在机器人技术快速提升、人力资源短缺、人力成本逐年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企业的迫切需要。锦州立德减振器有限公司与
偏振反映了光的矢量特性。通过对光的偏振信息进行检测,能够得到被测物质的介电特性、结构特征、粗糙度、入射角等多种物理信息。然而传统的片上偏振光电探测器件往往依靠硅、锗、Ⅲ-Ⅴ族半导体等三维材料进行探测器层的制备,每一层材料的生长都要考虑晶格匹配的影响,这无疑增大了制备的难度,同时器件的集成度受到小尺寸效应的限制。因此,探究新型的偏振光电材料和探测器结构变得十分重要。层状材料是一类层与层之间以范德瓦尔
第一部分心源性卒中的防治调查目的医生对心房颤动(AF)的认识程度是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神经科医生对心源性卒中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房颤患者的管理水平,为改善神经科医生对指南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并为制定卫生政策的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者进行心源性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产生超短脉冲的优质光源,在实际应用和基础科研领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其输出的脉冲具有窄脉宽、高峰值功率、高重复频率、宽带宽等优点,在通信、传感、精密加工等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其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为研究超短脉冲的超快、超强非线性光物理学现象提供了优良的平台。而超短脉冲的瞬态动力学研究需要实时测量技术,时间拉伸-色散傅里叶变换技术
文本数据是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最普遍的数据类型。文本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单词,如果将自然语句中的单词序列看作在离散时间上出现的观测值,单词顺序就构成了相应的文本序列。显然,文本序列中的单词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单词之间存在潜在的关联关系。然而,将单词看作独立个体的词袋模型,依然是文本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特征表示方法。基于词袋模型的表征学习和语义理解的方法,没有使用上下文的顺序依赖特征,无法准确表示文本上下
掺镱光纤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优良以及结构紧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军事等领域。然而,掺镱光纤的光子暗化效应会导致激光性能恶化并降低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本论文聚焦于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中的光子暗化效应,重点探究了光子暗化效应产热及其对激光功率和模式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光纤预制棒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光纤拉丝工艺,分析了高性能掺镱光纤制备的关键点。在光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