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通过监测ScvO2与P(cv-a)CO2,是否能更好的指导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复苏。所有患者于入ICU时,6小时复苏后分别同时抽取动脉及上腔静脉血气进行组织灌注指标的评价,分析ScvO2、 P(cv-a)CO2与反应组织灌注指标(乳酸、BE)的相关性及与反应流量指标(CO)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两个时间点的ScvO2与P(cv-a)CO2的相关性。将患者依照预后,分为生存组(n=30)和死亡组(n=16),比较两组间ScvO2、P(cv-a)CO2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根据6小时复苏后ScvO2与P(cv-a)CO2分组,比较组间6小时乳酸清除率,并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及对预后的判断能力进行评价。根据ScvO2分组,比较组间28天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入选患者在6小时液体复苏前后ScvO、P(cv-a)CO2、lac、BE均有统计学差异。ScvO2、P(cv-a)CO2和反应组织灌注的指标(乳酸、BE)有部分相关性。ScvO2、P(cv-a)CO2和反应流量指标(CO)有相关性,ScvO2与CO呈正相关,P(cv-a)CO2与CO呈负相关。TO、T6两个时间点的ScvO2与P(cv-a)CO2呈负相关。将入选患者依照预后分为生存组(n=30)和死亡组(n=16),两组间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复苏6小时内血管活性药物减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6小时血管活性药物减量率均明显小于死亡组;经过6小时复苏治疗后生存组的lac、6小时乳酸清除率、P(cv-a)CO2、BE、PaO2/FiO2、Cr均优于死亡组,但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6小时复苏后ScvO2>70%组内根据P(cv-a)CO2是否达标分组,组间6小时乳酸清除率、28天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6小时复苏后P(cv-a)CO2<6mmHg组内根据ScvO2是否达标分组,组间6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24)。将入选患者经6小时复苏后的ScvO2分为低ScvO2组(<70%),中ScvO2组(70~80%),高ScvO2组(>80%),三组间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5.319,P=0.070)。经6小时复苏后所有患者P(cv-a)CO2对预后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AUROC=0.758)、结论:ScvO2与P(cv-a)CO2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早期评价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均达标的6小时乳酸清除率最高。但ScvO2达标后,依然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在P(cv-a)CO2≥6mmHg时,提示复苏不充分。联合ScvO2与P(cv-a)CO2指导感染性休克的复苏治疗,避免因高ScvO2水平过早终止复苏而导致治疗不足,影响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