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波引射器是一种以波转子作为核心部件,利用气体压力波实现能量交换的高效压力能综合利用装置。因其具有运行转速较低、结构简单以及带液能力强等优点,故在天然气开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气波引射器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的等截面直流道型波转子,存在气体入射及排出过程流动损失较大等问题,并且此项技术目前也尚未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鉴于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基于等直流道型波转子的气波引射基础性能研究,全面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多气合采气波引射增压技术及关键设备”(2016ZX05066005-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项目“激波增压强化气波振荡管制冷机理”(2018YFA07046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波引射器是一种以波转子作为核心部件,利用气体压力波实现能量交换的高效压力能综合利用装置。因其具有运行转速较低、结构简单以及带液能力强等优点,故在天然气开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气波引射器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的等截面直流道型波转子,存在气体入射及排出过程流动损失较大等问题,并且此项技术目前也尚未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鉴于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基于等直流道型波转子的气波引射基础性能研究,全面分析了包括转速、压力端口开闭位置等基础设计参数对于设备性能的影响机理及规律,获得了各参数最优设计方法,以及设备有效工况范围内完整的性能曲线。为减少各类气体流动损失、提升设备工作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弯曲、渐扩流道强化气波引射性能的设备改进方法,并对流道弯曲形式、渐扩比等相关参数以及各形式流道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及对比实验研究。为检验气波引射器在天然气开采工艺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搭建了煤层气井场气波引射试验平台,并进行了气波引射器的首次现场应用试验。本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气波引射原理波图及气体流动(等熵流动方程等)、波动理论(Riemann不变量关系等),构建了可用于快速计算波转子流道内气体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的分区计算方法。(2)建立了新型气波引射空气实验平台,对影响设备性能的基础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了压力端口位置、转子转速等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最优值设计方法。通过实验获得了等直流道型气波引射器完整的性能曲线;1.0~1.7之间的各膨胀比工况下,设备最高总压效率均可达到50%以上,证明了气波引射器在小膨胀比工况下具有高效范围大、综合效率高等优点。(3)通过实验证明了气波引射并行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此模式下某一工况性能参数较单工况模式有所下降时,另一工况则会相对提升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同步模式与单工况模式性能差异的判断条件。(4)分析证明了后向弯曲流道可有效减轻高压射气及中压产气排出过程的各类流动损失,降低设备运转功耗。实验结果表明:等截面弯曲流道在各工况下的性能均较等截面直流道有所提升,且最大提升量可达14.4%;等弯流道实验范围内的总压效率最高可达65.7%。(5)分析证明了渐扩流道对其内部流动气体具有一定的扩压降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弯曲渐扩流道在相对压缩比小于一定值ψarc时的总压效率不仅高于等直流道,也会超过等弯流道;中压背压固定时,弯扩流道在80%的有效中压背压范围内的引射率均高于等弯流道。流道弯曲、渐扩不仅可提升设备效率,还会改变中压排气方向、降低中压排气和速度,从而发挥提升中压产气中静压占比、降低设备功耗的作用。(6)对流道截面尺寸与设备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流道高度、宽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对工作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研究范围内,流道最优高宽比(高度/宽度)均在0.71~1.6之间。实验结果表明,渐扩比相同的弯曲渐扩流道的入口端截面宽、高分别由9.7mm、10.7mm缩小至原尺寸一半时,设备引射率下降比例最小也可达20%。(7)设计搭建了应用于煤层气开采工艺的气波引射试验平台,进行了气波引射器首次工业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膨胀比达到α=1.1时,气波引射器即可使低压井复产,并且在α=1.67时的引射率可达到35.1%。试验验证了真实气体压力端口设计的合理性,展现了气波引射器在小膨胀比工况下的性能优势,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设备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设备自身优异的抗波动及带液工作性能。
其他文献
CO或CO2(统称COx)加氢直接制二甲醚(DME)是很有发展前景的DME生产工艺。该工艺所用的催化剂是由甲醇合成活性组分和甲醇脱水活性组分组合而成的双功能催化剂。以甲醇合成活性组分铜锌铝(CZA)为核,甲醇脱水活性组分HZSM-5沸石为壳,构筑的核壳结构双功能催化剂(CZA@HZSM-5),因其封闭的限域空间,表现出较高的DME选择性,所以备受关注。在CZA核上直接水热包覆HZSM-5合成核壳结
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借助光催化或生物催化作用净化废水,并同步回收废水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近年来在水污染控制和清洁能源转换领域备受关注。构筑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的光/电催化电极是实现高效去除污染物和转换能量的关键。金属氧化物电极具有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和易制备的优点,但也存在催化活性不足的问题。目前单一形式的燃料电池对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能相对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新型金属氧化物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挖掘、分析科技活动产生的学术大数据中复杂的实体关系不仅有助于学者了解科学本身的规律,提升科研效率;同时为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估、教育与科研等重要资源的分配提供了有力依据。学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除了较容易获取的显式关系(如合作关系、引用关系),还有无法直接获取的隐式关系(如师生关系、异常引用关系)。学术网络中的隐式关系是实体之间隐含的语义关系。对隐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探究科学潜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通常很低,通过对有机多环杂芳族材料进行适当的分子修饰能够改变其光化学性质、增强其载流子的输运能力。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研究室温下复杂有机共轭体系的激发态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proton transfer,ESIPT)机理和电子、空穴输运行为。通过用不同取代基在共轭分子的不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驱体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危害。因此,消减和去除VOCs对于缓解大气污染问题有关键作用。催化氧化法因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VOCs去除领域备受关注。Mn基催化剂具有多种可变价态、较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和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等优点,在VOCs消除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并受到广泛研究。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Mn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探究其在VOCs
高拉速连铸技术发展过程中,高的通钢量造成结晶器热负荷显著增加,高负荷浇铸引发的鼓肚、纵裂和漏钢等各类缺陷和异常层出不穷,成为影响连铸顺行和铸坯质量的瓶颈性因素。高效连铸技术的发展和高品质铸坯的需求,对铸坯质量和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检测技术和集成装备。随着连铸的系统结构、仪器仪表和数据体量的快速增加,沿用传统方法监测生产过程已变得愈发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入基于机器学习(M
极值图论旨在探寻图中的一些参数如顶点数、边数、色数、最大度、最小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满足某种关系的图所具有的极值结构,是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极值图论中,图的划分和哈密顿结构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有向图公平划分和超图存在哈密顿圈的最小度条件这两类极值问题,证明了有向图在某种条件下存在一个二部划分V1,V2,使得从V1到V2的弧数和从V2到V1的弧数都比较多,并且给出了4-一致超图
近年来,随着视频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视频数据内容信息的挖掘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常见的视频通常是非限定环境下观测到的开放环境视频,开放环境视频分析理解的关键技术容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开放环境中目标种类繁多,现有目标检测方法没有考虑不同类别目标之间外观和属性相似性存在的差异;开放环境中目标姿态复杂,现有的头部姿态估计回归模型对不同姿态图像
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空间辐射探测、核医学、核物理研究、军事工业及环境检测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早期的气体探测器和闪烁体探测器相比,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快、能量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辐射探测领域。传统的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通常基于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如硅(Si)、锗(Ge)等。然而,Si/Ge核辐射探测器存在抗辐照性能差、对工作温度要求严苛等问题而制约着它们的应用范
作为一种新兴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能量转换效率(PCE)已从2012年的9.7%提高到了 2021年的25.5%,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常规PSCs使用贵金属(Au/Ag)背电极收集光生空穴,但贵金属价格昂贵且容易被卤素离子腐蚀,进而影响器件稳定性。碳基PSCs(简称C-PSCs)以导电碳材料作为背电极,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但是,在常规C-PSCs中,由于碳层及其相关界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