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透气煤层高压脉冲水割裂增透抽采技术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瓦斯抽采是预防煤层瓦斯突出、减少瓦斯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煤层透气性低是我国矿井面临的普遍现状,也是制约瓦斯抽采的瓶颈。平煤十矿己组煤埋深超1000m,瓦斯含量12.7~30m3/t,煤层透气性系数0.004~0.224m2/(MPa·d)属于低透气性难抽煤层。针对这种现状,展开高压脉冲水割裂增透抽采技术研究,目的增加煤层透气性、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高瓦斯抽采效率。本文以平煤十矿己15-2408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研究、实验室测试、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低透气煤层进行增透抽采的深入研究。首先,在实验室测得煤样密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基础参数,得到煤体力学性质特征。然后,从理论上分析高压水力作用破煤增透机理,脉冲作用对促进煤体瓦斯解吸的的优势以及高压水对瓦斯渗流的影响,进一步在现场试验中得到高压脉冲水割裂增透的合理割裂压力区间为15~20MPa,高压脉冲割裂半径为1.0m、割裂影响半径4.0m,为瓦斯抽采钻孔布置提供参考依据,并以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为增透效果指标,量化得到增透范围内煤层透气性提高从几十倍到上百倍不等;基于试验增透结果和现场实际建立瓦斯抽采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煤层增透可以有效降低瓦斯抽采负压和扩大钻孔间距,为优化增透瓦斯抽采工艺,重点对增透后的瓦斯抽采钻孔孔径、抽采负压、钻孔间距进行研究,当前模拟条件下得出,-15KPa时钻孔开始见煤处的孔间距为3m,-20KPa时为7m,-22KPa时为9m。说明增透是快速实现卸压和增加透气性的主要关键技术。最后,根据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增透抽采工艺应用,应用中发现割裂抽采时钻孔瓦斯浓度基本稳定在80%~90%左右,瓦斯流量为0.05m3/min~0.08m3/min,抽采效果比原来提高3~5倍,回风巷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而且大大节约施工时间和瓦斯抽采成本。本研究对平煤十矿低透气煤层的增透抽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同类矿井提供良好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HPV16E6.E7植物双元转化载体用于转化番茄,为研发粘膜免疫疫苗建立基础。以小鼠为模型,研究转基因大豆对生殖系统的毒理作用,评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法通过NCBI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已就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考核又是绩
近几年来,债券市场飞快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它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让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其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债券市场中,我们主要通过债券信用利差对信用风险进行衡量。而要想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债券信用利差能够有效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一个大前提。一般来讲,债券投资者会参考发债公司的会计信息对其信用风险以及所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做出评估
碳化硅颗粒(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复合材料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众多研究发现,温度较低时Al在碳化硅(SiC)基板上的润湿性差,实际生产时S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对于提高EDCs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课题。本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特别是近年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中国的中高纬度地方逐渐成为了新的高温、干旱中心。地处中纬度的邯郸市永年区,隶属河北平原南部,是重要的粮产地,干旱时有发生。随着工业、生活用水剧增,水资源矛盾突出,农业供水形势日益严峻,区域农业生产在干旱面前更加脆弱,因此及时的农业预警和评估是区域农业抗旱、防旱的关键手段。邯郸市永年区又是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域,在多种水利工程措施并用和强
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广泛应用于MEMS元器件中。由于MEMS结构尺寸处于微米和亚微米级别,它们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与宏观尺寸的结构有很大差别,表现出尺寸效应。另外,结构在
制药废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难降解性物质含量高等特点。采用传统方法对其处理效果并不明显,可能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如何环保有效的处理制药废
不确定因素是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特征,由于不确定因素存在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具有动态变化和灵活性。传统的投资决策工具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进行
布料柔软易变形,使其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姿态,从而备受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学者的青睐,因此很多模拟方法被提出,有纯几何法、有限元方法、基于位置动力学方法(Position based dy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