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浓缩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ng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甘薯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甘薯原料富含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否损失,损失了哪些营养成分,损失了多少,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到目前为止,国内对甘薯浓缩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从营养成分着手,主要分析对比甘薯原料和甘薯浓缩汁营养成分,分析出损失的营养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改进加工工艺,最大程度的保留其保健成分,为进一步改进甘薯浓缩汁加工工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填补国内该项研究空白。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甘薯原料和甘薯浓缩汁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为:A.维生素C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逐渐减少,浓缩汁中几乎没有维生素C,损失率高达99.86%。B.由于淀粉酶在水解淀粉后生成了大量的麦芽糖和葡萄糖,使得浓缩汁多糖含量是甘薯原料的3.83倍;C.β-胡萝卜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逐渐减少,浓缩汁胡萝卜素含量较甘薯原料损失了98.64%。(2)在甘薯物料酶解中,选用耐中温α-淀粉酶水解淀粉。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80min、pH6.5、酶添加量16u/g。浓缩汁中的TDF、IDF、SDF均低于甘薯原料,损失率分别为88.57%、90.03%、99.63%。(3)试验选取了亚硫酸氢钠、异抗坏血酸、EDTA和六偏磷酸钠四种抗氧化剂保护维生素C,在分析各抗氧化剂的保护效果的基础之上研究出复合维生素C保护剂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2%亚硫酸氢钠和0.06%异维生素C,其维生素C的损失率为最小值1.7%。(4)甘薯浓缩汁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混浊稳定性值在0.7左右,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体系,但仍有部分沉淀。由于原加工工艺使得膳食纤维几乎全部损失,试验选择适量回添膳食纤维,其添加复合膳食纤维(INF:SDF=1:3)、添加量最大为6%、纤维粒度140目以上,并且在两次均质的条件下(试验确定均质温度60℃,均质压力第一次为15MPa,第二次为25MPa)可提高浓缩汁的稳定性,混浊稳定性值在0.77左右,是一个稳定性极高的体系。(5)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甘薯饮料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物料护色的最优水平组合为0.15%抗坏血酸、0.3%柠檬酸、0.6%NaCl;酶解选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依次水解甘薯物料,水解后DE值为32.05%,比单独使用α-淀粉酶或β-淀粉酶DE值高;确定了富含膳食纤维甘薯饮料的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为4g/L,甘薯原汁150ml/L,蔗糖80g/L,红薯香精0.02g/L,柠檬酸2g/L,其色泽呈微米黄色或紫红色,无杂色,有甘薯特有的清香并且具有甘薯汁特有的滋味,无杂质且不分层。
其他文献
本件藏品曾于2014年6月27日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鉴定专家李知宴老师作此点评:此件龙纹盖罐为浙江婺州窑产品。为北宋时期的产物,高47.5厘米;造型大气磅礴,
期刊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
对一起500kV变压器外部近区短路事故进行了试验分析及检查,对事故变压器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强度进行了计算,对该变压器的短路故障和抗短路能力进行了分析。
佤语、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通过对比两者之间语音的差异,探讨了佤语声母、韵母、无声调的特点对佤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产生的迁移影响,针对佤语语音负迁移提出了一
缢蛏是海洋滩涂贝类中一个庞大的经济品种,我国的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具有养殖周期短,市场需求大的特点。味道鲜美的缢蛏除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点外,还含有较多的牛磺酸、糖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目的: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质量改善最佳路径,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升。方法:以寻找质量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护理质量的项目改善,改善的过程被全程监控,通过问
我国每年制革产业都会产生大量的皮革下脚料,其主要成分是动物蛋白,所以这些皮革下脚料也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但目前除了少数的被回收利用外,绝大部分被丢弃,这不仅造成巨大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PL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内镜检查确诊为PIL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于内镜检
人们对纱线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气流纺纱技术的普及共同促进了气流纺纱线瑕疵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的发展。目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架构已成为纱线质量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