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可能的预测指标。
方法:
(1)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00例,满足纳入标准者450例,其中149例于住院过程中发生HT。取发生HT者149例为观察组(HT组),未发生HT者301例为对照组(NHT组)。
(2)记录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就医时间、既往病史、入院时神经系统体征、入院后血生化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治疗情况。对于发生HT者还记录发现HT时的时间、神经系统体征以及具体的HT分型。
(3)取所有纳入病例的各个记录指标为自变量,是否发生HT为因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变量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考虑:该因素可能与HT有关,可进入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分析各指标变量与HT的病因学关系并判断其预测指标。另取所有HT病例的各个记录指标为自变量,发生HT亚型为因变量(设为HI组及PH组:HI组包括H11、2两型患者;PH组包括PH1、2两型患者)。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变量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考虑:该因素可能与PH有关,可进入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分析各指标变量与PH的相关性,并判断其预测指标。
结果:
(1)HT发生相关因素:HT组与NHT组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房颤病史、吸烟史、入院时体温、GCS、NIHSS、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蛋白尿阳性、PT、APTT、FIB、INR、合并肺部感染、梗死面积、抗聚治疗、抗凝及脱水剂治疗这20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20个变量纳入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最后具有显著意义的有6个因素,根据OR值的大小排序为:高脂血症史(P=0.001<0.01,OR=2.053,95%CI:3.978~15.262)、梗死面积(P=0.001<0.01.OR=1.738,95%CI:3.252~9.935)、合并肺部感染(P=0.007<0.01,OR=1.355,95%CI:1.479~10.169)、房颤史(P=0.001<0.01,OR=1.323,95%CI:1.702~8.292)、尿蛋白阳性(P=0.044<0.05,OR=0.887,95%CI:1.123~5.251)、糖尿病史(P=0.021<0.05,OR=0.466,95%CI:1.060~2.397)与HT相关。
(2)PH发生相关因素:PH组与HI组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脂血症史、合并肺部感染、入院时体温、梗死面积、入院时收缩压水平、GCS、NIHSS、随机血糖、空腹血糖、APTT、TG、血色素、抗聚治疗、活血化瘀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及脱水剂治疗这16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最后具有显著意义的仅有梗死面积与PH相关。
(3)两组病例中共计有心源性脑栓塞57例,小动脉性脑梗死198例,大动脉性脑梗死166例,不明原因22例,其他原因7例。其中HT组以心源性脑栓塞居多,占70.18%(40/57例),NHT组以小动脉性脑梗死居多,占87.88%(174/198例)。其他三型则无明显差别。
(4)HT发生于病程1天内者占11.4%,2-7天者占79.8%,8-12天者占8.8%。
(5)两组共有410例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示:基本正常者52例(HT组:10例/149例,6.71%;NHT组:42例/301例,13.95%),二尖瓣狭窄者16例(HT组:11例/149例,7.38%;NHT组:5例/301例,1.66%),附壁血栓者3例(HT组:1例/149例,0.67%;NHT组:2例/301例,0.66%),左室舒缩功能异常者339例(HT组:109例/149例,73.15%;NHT组:230例/301例,76.41%。
(6)头颅CT/MRI检查示:小面积脑梗死213例(HT组12例/149例,8.05%;NHT组201例/301例,66.78%),中面积脑梗死147例(HT组74例/149例,49.66%;NHT组73例/301例,24.25%),大面积脑梗死90例(HT组63例/149例,42.28%;NHT组27例/301例,8.97%)。
结论:
(1)高脂血症史、梗死面积、合并肺部感染、房颤史、尿蛋白阳性、糖尿病史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后HT患者中梗死面积大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
(2)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患者HT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0%及26.8%)。
(3)对于有HT危险因素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于发病一周左右复查头颅CT可能会尽早发现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