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在从传统大一统制度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宏阔背景下,太极拳文化身份也从封闭与稳定走向开放与流动。“天下观”的消解及其多重转化带来的时空意识重塑,不断拓宽着太极拳文化身份的空间,并引申出一系列文化身份建构现象。在民国时期,是中国身心一元与西方身心二元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碰撞;新中国成立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本真性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改革开放后,则进一步面临着城市化和消费社会等新的冲击;与此同时,太极拳也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进行着跨文化传播,文化的地方性与普遍性及其文化权力危机不断凸显。上述现象一方面说明太极拳通过调适文化身份来回应不同的时空命题,另一方面也隐喻着文化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例如,太极拳传统性身份和生存性空间受到威胁和挑战,太极拳的文化失根、技术异化、集体记忆湮没、跨文化传播失语等成为问题,并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太极拳被确认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如何以百年为尺度,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中理解太极拳文化身份建构,如何通过对地方与全球的重新想象而对太极拳文化身份进行反思与再建构,是关系到太极拳传承发展及其参与国家形象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课题。对太极拳文化身份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太极拳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有助于推动太极拳形成基于社会文化整体变迁的“全景式”自知之明,有助于推进太极拳与中华文化一道在凝练中国话语和阐释中国智慧中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与建构者。本文以太极拳文化身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比较研究法、内省法,以陈式太极拳为典型个案,兼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武当太极拳。在研究思路上,以“天下观”裂变与重组后的时空意识为叙事框架,将太极拳文化身份置于多元文化空间中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知识表征-国家表征-社会表征-跨文化表征中对如下四个问题作出回应:1.太极拳知识如何进行从传统到现代的话语转型;2.太极拳如何进行从宗族记忆到国家符号的边界迁移;3.太极拳如何进行从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转换的文化重组;4.太极拳如何进行从中国的地方性知识向“混杂”文化新形态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太极拳文化身份建构进行反思,从而推进以主体性阐释方式进行全球性太极拳文化身份的再建构。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一)缘着“天下观”的消解及其多重转化,百年来的太极拳文化身份在知识、国家、社会与世界的多元文化空间中不断进行着文化身份的表征实践,呈现出知识传统的现代转型、从宗族记忆到国家符号、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从中国的地方性知识到跨文化的“混杂”形态的四重转换,其建构机制则涉及“话语-知识-权力”运作、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共同体重塑与审美转型,以及“再东方化”与“祛东方化”。太极拳文化身份是一个处于流动中的不断“再结构”过程,其本质是对“传统的发明”,在时间上表现为对包括身体技术、宇宙观在内的等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在空间上则表现为家国同构、多种文化主体共在、地方性知识与科学技术互构的身份建构图景。(二)在知识表征的维度上,太极拳由传统而现代的知识转型是权力、话语与知识通过互相连通而产生的结果,由以儒学为体(练拳以穷理复性)、以道学为用(养气守一致虚)的“功夫论”构型,以及以“圆融理气心性”为追求的认识论和以“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动姿体验为实践参考的体认论,转向以尚武精神改造太极拳社会价值、以西证中开展传统知识检视,以及以“辩证唯物论”重廓太极拳历史文化谱系和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再塑太极拳技术原理的知识取向;从“具身”到“离身”的话语转型是权力在宏观结构与微观网络上进行运作的结果,太极拳作为客体成为权力-话语-知识进行博弈和协商的场域,也在这种被形塑中焕发出“现代”身份。(三)太极拳国家符号的身份生成,是宗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共同携手而“制造共识”的进程。一方面,它植根于“家国天下”的文化观念中,另一方面,太极拳的“家国同构”是有条件的,即宗族文化是通过在消解中的复归而实现与国家对话的机会,通过由宗族成员与地方政府共同在场的太极拳国家化实践使其与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一方面是宗族精英(社会)以先发性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文化建设活动,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国家)以统筹性和主导性的方式向太极拳融入,从而在社会的先发性和国家的主导性交汇中实现从宗族记忆到国家符号的边界迁移。(四)在社会空间中,太极拳与乡村转型发展和消费社会相互勾连,使之经由一系列文化重组建构起新的社会文化意涵。在村落社会中,沿着乡村社会关系、生产结构和民俗传统三条线索,通过制造仪式与创新仪式、改造家庭空间与再造文化场所、唤醒传统与接续乡愁,促使太极拳成为“以拳塑乡”的承载物和凝聚物;在消费社会中,太极拳形成以景观化、符号化和娱乐化为特征的商品化转向,透露出审美经验的历时性变迁。同时,审美经验的变迁意味着文化主体的持续分化,使之从稳定的均质状态向流动的多变状态转变。借助这种转换,太极拳在对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边界消解中,成为具有共享性质、可供广泛取用的文化资源。(五)太极拳的跨文化身份表征也是一个“他者”场域中的文化形象生成问题,其形象分配机制则关涉着中西文化权力。西方世界太极拳形象建构具有历史生成性,1949年以前为道教文化主导时期、1949-1980年代表现为“促进身心和谐”和“发展实战潜力”的二元形象共存、1980年后则扩展为竞技体育、修身系统与技击技术的多元形象图景。这一形象建构进程透露出西方世界以“我”为主的文化生产取向,通过“再东方化”和“祛东方化”的符号运作而促使太极拳生成“非中非西”“非此非彼”的“混杂”文化新形态。(六)近百年间,多元文化空间表征中的太极拳文化身份一方面映现着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文化身份在走向多空间联动中遇到的困境与症候,主要表现为削中适西与传统失语、文化觉醒与价值困境,以及全球化时代太极拳文化权力的博弈。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建构以世界为单位的太极拳文化身份指明方向。应提高太极拳的政策站位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太极拳形成以生命本体论为阐释原则的中西哲学对话,促使太极拳通过“以感性生命超越异化困境”和“以中国话语推动全球治理”而重建人的主体性与文化主体性,进而建构起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全球性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