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交往困境的全面呈现,引发了我们对交往问题的高度关注。交往问题的实质是交往理性的问题。选择“交往理性”作为研究的主题,目的就在于中国通过对当代中国交往实践中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历史地、辩证地剖析,认清交往理性在交往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交往理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提出当代理想交往理性的建构思路,矫正现实交往的异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一个交往的视角和路径。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交往理性的理论解读。作为开篇,论文主要是围绕着“交往理性”范畴的学理展开的论述。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交往理性的本质、交往理性的特征,分析了交往理性的文化生成。从人的文化本质、交往的主客体关系、交往的价值维度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四个方面分析了交往理性的文化构成,进而从文化环境、人性需要、文化养成和文化认同方面阐述了交往理性的文化生成机制。总结和归纳了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位经典作家关于交往理性的理论建树。二、交往理性的历史与文明价值。围绕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一是交往理性的历史发展轨迹;二是交往理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三是交往理性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四是交往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其逻辑思路是:按照社会的文明进程,阐述远古时代交往理性的萌生到传统社会交往理性的发展,再到现代社会交往理性的超越的发展历程,揭示不同文明形态社会的交往理性状况;探讨了交往理性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引导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方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交往理性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和谐发展的价值;最后阐释了交往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或价值。三、中国现实交往理性的审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现实交往困境,在此对当前我国社会交往困境大气候和个人生活交往困境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二是中国现实交往理性缺失,其中分析了交往价值维度的误区、交往主体性的不完善、交往道德理性的弱化和人伦传统对交往理性的干扰;三是对现实交往理性的文化反思,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交往理性形成的得失。四、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的文化建构。其一,分析了交往理性在当代社会应当具备的优良品格,即自觉的价值追求、自为主体的意识、兼容的文化品格;其二提出了中国当代交往理性文化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积极的主体意识、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平等的人格意识、相互尊重的社交意识、互惠互利的市场意识;其三,提出了当代交往理性文化培育的路径,主要有社会交往环境的文化塑造、知识教育中交往理性的传输、儿童交往理性的早期启蒙、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性、交往道德调控机制的建立和交往理性的主体实践锻炼;其四,交往理性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