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18日龄胚,雏鸡1、4、7、14、28、56、84、120日龄,通过滴鼻点眼接种新城疫弱毒Lasota活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的第10天剖杀,9个对照组鸡胚和雏鸡不做任何处理,和免疫组相同日龄剖杀。取盲肠扁桃体,制作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利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盲肠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随日龄增长肠绒毛增长并逐渐变粗,细胞排列较胚胎期时紧密,肠腺较为明显。7日龄时,粘膜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肠绒毛的固有层明显增厚而且增宽,有的肠绒毛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的粘膜皱襞,且免疫组比同日龄对照组皱襞高度增加。此后随着日龄增长,皱襞高度和肠腺深度逐渐增加,直到约21日龄时才观察到由网状细胞包裹的形态结构完整的生发中心,大多数都分布在粘膜层的中下部区域多呈卵圆形,四周包有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同日龄对照组生发中心明显较小,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着色暗淡;免疫组生发中心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常单独存在,少数可见2~3个聚集成群,着色较深。之后,随日龄增长生发中心数目逐渐增多,直径也显著增加。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免疫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后,盲肠扁桃体中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发育,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盲肠扁桃体中T、B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免疫组7日龄的雏鸡盲肠扁桃体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和IgM+、IgG+和IgA+B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日龄,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CD3+T淋巴细胞的数量,免疫组7日龄明显高于免疫组14日龄(P<0.01);IgM+B淋巴细胞的数量,免疫组7日龄明显高于免疫组11日龄(P<0.01)。这说明:对于盲肠扁桃体免疫功能的发生和发育来说,胚18日龄是一个理想的免疫时期。
免疫组38、66日龄盲肠扁桃体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IgM+、IgG+、IgA+B淋巴细胞的数量均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盲肠扁桃体在38-66日龄时正快速发育成熟。
免疫组24日龄和130日龄盲肠扁桃体中CD3+、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免疫组14日龄和94日龄CD4+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日龄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11日龄盲肠扁桃体中IgC+、IgM+B淋巴细胞,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免疫组17日龄IgA+B淋巴细胞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其余各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不同日龄进行滴鼻点眼接种新城疫弱毒Lasota活疫苗免疫的效果不同,其中胚18日龄和出壳后28日龄进行免疫效果最佳。
本研究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对鸡盲肠扁桃体中淋巴细胞的发育及其免疫功能的发生进行了研究,从而了解到鸡在胚胎期以及出壳初期的粘膜免疫状态,了解鸡发育早期的盲肠扁桃体免疫状态,并为进一步了解盲肠扁桃体的免疫机制打下基础。通过免疫前后的盲肠扁桃体发育变化情况和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的比较研究,来了解盲肠扁桃体的免疫功能的发生,为新城疫在免疫程序、诊断、防制、发病机制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为禽类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增加了内容,并为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