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inoe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蚀速率慢,成土速率更慢,且碳酸盐岩地区存在土层薄,土石结合差,降雨量较充沛,降水期较长,水土流失严重等状况,造成了碳酸盐岩地区石漠化日趋严重,因此研究碳酸盐岩的风化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从碳酸盐岩中分离纯化出的101个微生物菌株,利用碳酸钙风化试验筛选出风化效率最高的一株细菌F8B008(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一株真菌FeM001(曲霉属Aspergillus sp.)。研究了这两种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过程与机理,初步探讨了微生物在碳酸盐岩风化中的高效性应用。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3株细菌和3株真菌对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可以促进碳酸盐岩的风化,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对碳酸盐岩风化速率的差异,大致表现出真菌(FeM001>FeM002>BYwM020)>细菌(BYB013>F8B008>GZKB01)的趋势。温度和机械作用对碳酸盐岩的风化影响不大,第10d时Ca2+浓度在20-30ug/mL之间;无机酸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较人,考虑到微生物的广泛分布和惊人的繁殖能力,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远大于化学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对碳酸盐岩的微生物风化作用过程研究发现,真菌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主要是吸附包裹,细菌则以吸附为主,这造成真菌对碳酸盐岩的风化能力普遍大于细菌,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包裹或者吸附能力是影响到对碳酸盐岩风化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接种量、菌种转接次数、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生长速率、嗜碳酸盐岩性等都是微生物风化碳酸盐岩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碳酸盐岩风化也有着很大影响,柠檬酸和曲酸对碳酸盐岩风化有很强的作用(风化效率达到30‰以上),乙酸对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不明显;乳糖、多糖对碳酸盐岩的风化效率分别为:0.09‰、4.95‰;乳糖风化碳酸盐岩作用不明显,多糖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较大(风化效率达到5‰左右);微生物产生的碳酸俄酐酶有促进碳酸盐岩风化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微生物蛋白中主要对碳酸盐岩起风化作用的蛋白质。试验还发现外界因素如机械作用、温度和pH值等都是微生物风化碳酸盐岩的重要因素。论文从地质微生物和微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增进了对碳酸盐岩微生物风化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并为碳酸盐岩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针对刁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洪水灾害损失严重的不利情况,本文基于TOPMODEL与新安江模型研究刁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利用ArcGIS软件,采用AGREE算法对流域部分DEM进行修复,提取刁
由法国艺术杂志“Area”主办,法国艺术家协会,法国泰勒基金会协办,巴黎Montreuil会议中心承办的“冬季沙龙”于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1号圆满结束。中国雕塑家田世信,应法国组
国内工程设计应用领域中,二维水流模型一般采用成熟可靠、经过实践检验的计算方法,要求计算准确、成果可信,前后处理方便快捷,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本文开发了一款操作简单、计算准
  民办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文物精品,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但大多数民办博物馆的处境并不乐观,处于捧着金饭碗却"吃不饱"的窘态。期待国家短期内在资金上全包并不现实,那么,有没有一
  作者就博物馆如何在"讲"字上做文章,把无声的展品讲"活",以增强展馆对人们的吸引力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目的:以经典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磷酸化酪氨酸水平的可行性、敏感性和随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Bcr-abl
本文采用静力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压输电塔结构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倒塌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的建议设计方法。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截取
  所谓中国博物馆的多元时代,也就是说在形式上,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共存,大型博物馆与小型博物馆共存,综合博物馆与专题博物馆、特色博物馆共存;在内容上,综合或历史文物收藏
会议
医学是个普世的各民族都需要的职业,能够为不同民族、不同崇教信仰,不同文化阶层的患者服务。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文化、情感、历史、宗教,也通过了解产生理解,有
摘要: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各个领域都發生了深刻的变化。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图像,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而随着核心素养时期的来临,美术素养已成为青少年在当今世界中生存和交流时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本文探讨的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背景下,如何探究教育的可能性并尝试新的教育途径,以此提供高品质的美术课堂教学,更好地发展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