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下新闻报道的跨文化积极话语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美新闻媒体对2014年中国“两会”中“改革”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微观指导框架解读新闻文本,以文化价值取向理论来分析新闻语篇所体现的宏观的文化差异,探讨中美媒体的报道特点和文化差异。本论文通过日本早稻田大学劳伦斯·安东尼教授编写的Antconc v3.4.1检索软件统计新闻报道在检索条目、关键词、单词表方面的计数差异,在评价理论基础上对词汇层面上的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再以美国学者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拜克的文化价值取向维度理论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对比评估,通过以上三层分析来论证以下假设:中国新闻总体是采用“积极趋向”、“全局意识”、“未来为导向”的报道方式,而美国新闻是“消极趋向”、“细节导向”、“过去为导向”报道方式。经过定量统计和文本分析后,该假设得到了证实。研究表明,中美媒体两会报道在语篇和文化层面上各有所趋。在微观语篇架构上,美版报道用词屈折形态单一、词汇领域狭窄,多用显性词汇直接描写事实和陈述观点,少有留白,用多声部方式展现不同意见的对比,掩盖记者本人意见,凸显消极影响为前景,篇章结构整体呈倒金字塔形。中版报道视野呈现出全景视角,使用较多专业领域词汇和词汇的不同屈折形态,如:带有积极倾向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修饰语,以“中国”为第一人称主语,使用单声部追求意见的和谐统一,强调政府改革能力与决心,凸显积极影响为前景,篇章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式。在宏观的文化维度方面,由于对中国政府改革认识的不同,《华尔街日报》报道着眼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形势和问题,《中国日报》报道不仅同样讨论了现实问题更谈及了未来的解决方案,对未来发展持有乐观、国际合作性的态度。中版记者通过多次使用“承诺”一词,明确表达其对政府改革能力与决心的信任,但其也认为当下改革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社会关系和介入系统视角方面,美版引用多位官员和专家个人意见,显示出个人主义的倾向,而中版强调集体主义,多用“中国”作主语,体现国家与个人在改革方面决心和信心的高度一致性。
其他文献
互文性由茱莉亚·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它旨在解释文本之间固有的相互关系,强调文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源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互文性是所有文本的基本特
古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翻译古词的版本众多,许渊冲的《唐宋词一百首》囊括了两大古词发展兴盛时期,取材全面。本文以此为题材,从符号学
<正>由中国报协主办的2010年新闻纸市场信息交流会于8月10日至13日在哈尔滨召开。本次会议上,纸报双方就今年以来国际国内新闻纸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今后一段时间
<正>真正推进分级诊疗落地,需要上下联动和模式创新。作为2015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深化医改的难点之一。
<正>绍兴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为实施分级诊疗奠定了基础。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之称的绍兴,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洋溢着现代化活力的城
司法公信力体现的是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也是对我国司法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衡量的一把标尺。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司法公信力的水平还是偏低的,本文就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进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汉英翻译中英语定语的选择。定语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重要的句法成分,其形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异同。本文以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首先阐述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详细分析英汉词汇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埃文·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文学视为多元系统理论中的一个子系统,并客观描述了翻译文学在主体文化系统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图里进
相较于句法中的其他成分而言,有关于宾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此,对汉英两种语言在使用宾语时的差别的关注也相对较弱;而因为宾语使用不同而引起的其他方面的思考更加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