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工作记忆是人类与外界环境实时交互的核心认知系统,容量极其有限,仅对复杂环境中的大量信息作选择性存储。传统理论认为,注意在视觉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存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然而,以往大部分关于信息选择性的研究中“注意”和“预期”的效应难以区分,这种混淆降低了实验的内部效度。近期,Chen和Wyble(2015)发现的属性失忆现象(AttributeAmnesia, Chen & Wyble, 2015)将“预期”和“注意”的作用进行有效分离,发现当被试没有预期需要报告刺激的某一特征时(如字母的身份,identity),即使他们刚刚注意并且使用该信息完成任务(如报告字母的位置),在意外测验中仍然无法对该特征进行正确报告。这种预期与任务的冲突现象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重复验证,说明人们倾向于只将预期有用的信息存储至工作记忆。然而,目前尚不明确在发生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是如何存储信息的。本研究拟借助属性失忆范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工作记忆的选择性机制,以加深对注意、预期和工作记忆交互关系的理解,丰富和发展现有工作记忆理论,并为认知科学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属性失忆范式进行改造,创立了双意外测验范式,即通过第一次意外测验引发预期冲突,然后再以第二次意外测验检测被试对无关特征的报告绩效,探讨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的存储模式。包括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要求被试完成两个连续的意外测验以考察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是否发生改变。结果显示第一次意外测验中,被试无法报告刚刚注意并使用过的信息(即关键特征),重复了属性失忆现象。然而,在第二次意外测验中,被试对任务无关特征的报告绩效显著提升,即属性失忆现象显著减弱。该结果表明经历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中信息存储的选择性减弱,倾向于将任务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一起存储。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15个与前置意外测验试次完全相同的试次插入第一次意外测验和第二次意外测验之间,以进一步探索当实验环境再次鼓励被试采取选择性存储策略时,工作记忆的选择性是否得以恢复。结果显示第二次意外测验绩效仍然很高,即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存储仍未得以改善。
实验3:基于上述两个实验,本实验通过在第一次意外测验中仅要求被试改变反应方式,仍报告原任务内容,分离出仅由“意外测验”所致的预期冲突,探讨该预期冲突条件是否足以引发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模式的改变。结果发现第二次意外测验中被试的报告绩效没有显著提升,表明意外测验本身诱发的预期冲突并不足以引起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的改变。
综上所述,预期冲突条件下,工作记忆中信息存储的选择性减弱,并且即使再次鼓励选择性存储策略,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存储仍未得以改善;仅“意外测验”本身不足以引发工作记忆存储模式的改变。
本研究对属性失忆范式进行改造,创立了双意外测验范式,即通过第一次意外测验引发预期冲突,然后再以第二次意外测验检测被试对无关特征的报告绩效,探讨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的存储模式。包括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要求被试完成两个连续的意外测验以考察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是否发生改变。结果显示第一次意外测验中,被试无法报告刚刚注意并使用过的信息(即关键特征),重复了属性失忆现象。然而,在第二次意外测验中,被试对任务无关特征的报告绩效显著提升,即属性失忆现象显著减弱。该结果表明经历预期冲突后,工作记忆中信息存储的选择性减弱,倾向于将任务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一起存储。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15个与前置意外测验试次完全相同的试次插入第一次意外测验和第二次意外测验之间,以进一步探索当实验环境再次鼓励被试采取选择性存储策略时,工作记忆的选择性是否得以恢复。结果显示第二次意外测验绩效仍然很高,即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存储仍未得以改善。
实验3:基于上述两个实验,本实验通过在第一次意外测验中仅要求被试改变反应方式,仍报告原任务内容,分离出仅由“意外测验”所致的预期冲突,探讨该预期冲突条件是否足以引发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模式的改变。结果发现第二次意外测验中被试的报告绩效没有显著提升,表明意外测验本身诱发的预期冲突并不足以引起工作记忆选择性存储的改变。
综上所述,预期冲突条件下,工作记忆中信息存储的选择性减弱,并且即使再次鼓励选择性存储策略,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存储仍未得以改善;仅“意外测验”本身不足以引发工作记忆存储模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