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自此,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对具体文本的研究,而是将文本放在文化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研究文本的产生过程,以及文本与文化和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根据多元系统理论,文学系统是一个系统,社会文化是更大的系统,文学系统是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因素;在文学系统中,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是系统中的因素。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因素之间,因素与因素之间都存在互动关系。根据互文性理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互文关系,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文本概念既涵盖了微观层面具体的语言符号等文本形式,又涵盖了宏观层面抽象的社会文化、文学符号等文本形式。因此,文本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多方位、多角度的互文关系,表现为具体文本之间、抽象文本与具体文本之间所形成的互文指涉。本文以多元系统理论和互文性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以及社会文化,文学系统与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之间的互文关系。
本文选取林语堂的创作文本与翻译文本,首先,以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客观描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对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文本互文形态内外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了互文形态的内在联系。
本文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之间存在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不仅是共时的,也是历时的。同一阶段内,具体的文学创作文本和文学翻译文本之间存在互文关系,互文类型多样,由不同的互文手法体现;同时,不同阶段之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之间也存在互文关系。
2)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形态呈现出丰富动态而又复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体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文学系统之间的互文关系。社会文化和文学系统会互文影响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反过来会互文影响抽象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系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中以读者接受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本文由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的结构,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广义与狭义互文性理论。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的互文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文化,文学系统与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