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在古典诗歌翻译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少学者不仅亲自从事翻译实践,而且还就诗歌翻译理论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在中诗英译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各具特色的学派。从早期的直译派、意译派和仿译派到后期的诗体派、散体派和创造派。这些学派对诗歌的翻译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理论。 在早期译者中,埃兹拉·庞德无疑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他的《神州集》在一九一五年四月出版后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而被看作是他对英语诗歌的“最持久的贡献”,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的第一次真正的成功。“自此以后,庞德将中国诗变成了大众瞩目的东西”。(赵毅衡:1985,150)而在当今中国的诗歌翻译界,许渊冲是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家。在其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中,许渊冲翻译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并在国内外深受好评。他关于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的标准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本文选取许渊冲与埃兹拉·庞德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两人的思想及所处的文化与时代背景,找出两人成功的共同原因。 论文的第一章详细介绍了许渊冲的生平及翻译思想,并总结归纳了他的“文学翻译十论”。第二章介绍了庞德的生平,然后分别从诗人与翻译家的角度考察庞德的思想及成就。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从微观的层面考察了许渊冲和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一节比较了许渊冲与庞德的文化观与翻译观的异同。而文化观对翻译观有直接影响并指导了翻译实践。在第二节,作者对两人的翻译实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研究,从文本的角度找出了两人译文成功的直接原因。第四章将两人译文的成功置于一个宏观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中加以分析考察。作者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力量的消长对中国古诗英译的规范与倾向的影响;以及许渊冲和庞德所处时代的中国翻译文学在英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的变化。 翻译已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本文结论强调了翻译与社会文化的息息相关。许渊冲与庞德的译文大相径庭,但在不同的时代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事实说明无论译者的翻译目的,原则和方法如何不同,他们都应该充分考虑原语与目的语表现的文化所处的地位,并由此确定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