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在年经未婚女性中的发病率可高达30%-80%,发作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西医一般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进行止痛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只能临时起效,复发的机率非常高,而且药物可能带来明显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原发性痛经在祖国中医学中可归为“痛经”、“经行腹痛”,病机可概括为冲任失运,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着不同于西医的独特疗效。 目的: 本研究将少腹逐瘀汤加味联合穴位敷贴法应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比较各组间VAS疼痛评分、CMSS痛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对比评估用药疗效,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在香港荃湾区吴氏中医诊疗所收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味(组成为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入地金牛,香附,田七)结合穴位敷贴疗法(穴位为中极、关元、次髎、地机)。对照组A仅采用中药方剂法;对照组B仅采用穴位敷贴疗法。中药采用单味颗粒剂代替传统中药饮片,每天1剂,温开水冲服,而穴位敷贴则隔天进行一次。三组均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至月经第3天时停止。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起效时间、即时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的远期疗效,并采用VAS疼痛评分、CMSS痛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各组疼痛缓解情况,应用统计学分析三组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1.三组患者平均年龄、纳入时痛经发作的VAS疼痛评分、CMSS痛经量表和中医证侯评分各项指标,经过组间对比,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中,三组患者同一组内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VAS疼痛评分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MSS痛经量表评价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中,同组内的治疗前后比较和不同组间的治疗效果两两比较的结果与VAS评分比较结果相同。 3.在整体疗效评定中,治疗组的疼痛治愈率远远高于其余两组对照组(P<0.05),达到53.3%,说明治疗组联合的两种疗法对于痛经的缓解和治疗作用更为突出。 结论: 使用中药汤剂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以更有效的缓解疼痛,并缩短痛经发作时间和疼痛发作程度,以及能有效改善经色紫黯有血块、月经量少、周期推后、肢冷畏寒等中医证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