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子系统的基础部分,是城市结构中自然生产力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支持系统。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空前加速,位于城市化“S形曲线”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导致了城市建设与绿地的关系逐渐失衡,绿地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1990年和2008年两期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在AutoCAD2006、GIS与spss等技术支持下提取南京市主城区绿地信息,应用分形理论的模型、原理和方法对南京市绿地空间分布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绿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从分形的角度为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提供科学的衡量和评价指标,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构建合理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中观尺度,即城市用地及城市形态尺度上,南京主城区的绿地在一定时空意义上具有分形特征,将分形理论用于南京主城区绿地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可行的。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出典型的分形进化规律,分形特征逐渐明显。 2.绿地分维值大小与绿地面积的多少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联系。 在时间轴上,绿地分维值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绿地“填充”用地空间的程度,即更多体现出面积越多分维越大。在横向的空间布局方面,绿地分维则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象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而均匀程度与绿地面积的多少无关。因此在横向的空间轴上,绿地分维值与面积没有正相关联系。 3.1990-2008年间,南京主城区及各行政区内三类绿地(公园绿地、绿地及城市绿地)的分维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绿地的面积不断增多,空间布局不断均匀优化,主城区内绿地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 4.1990年和2008年南京主城区绿地自然环境分维均小于与城市建设用地分维,二者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自然环境受到建设用地过多的干扰和蚕食,自然环境退化。各项绿地分维值均较小,空间分布不均匀。可以说,南京主城区绿地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数量较多,但空间分布不均匀,仍需提高进一步提高绿地分维,增加绿地布点和空间分布的均匀性。 5.1990年南京各行政区内三类绿地的空间分布均匀性差异较大。其中最突出的是白下区公园绿地不足、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最差。2008年各行政区内绿地的空间分布均匀性比较一致,都处于不均匀状态。其中差距最明显的是秦淮区,其公园绿地不足且空间分布最不均匀。其中,玄武区的各项绿地分维值均为最高,说明区内绿地自然环境最好,绿地分布最均匀。 6.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南京主城区绿地空间变化的未来(2012-2021年)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绿地总面积不断增加,三类绿地面积逐渐增加,建设用地减少。 从时间轴上看,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会出现城市绿地的分维大于建设用地分维,两者进入协调发展的良性状态。而从横向的空间轴看,无法对各行政区内绿地分维的高低进行比较,即不能比较出各行政区内绿地自然环境质量孰好孰坏。 7.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绿地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其中人为因素是南京主城区绿地景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自然条件则是绿地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约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