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BRAF-V600E、MAP2K1基因突变的类型,结合成人与儿童临床资料的特征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靶向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1)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5例L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病理科收集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切片55例,同时采集部分就诊患者外周血10例,收集患者就诊、治疗及预后资料;(2)提取LCH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及外周血DNA,设计BRAF基因第11外显子和第15外显子及MAP2K1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的引物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结果的准确性,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人类BRAF和MAP2K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3)检测65例LCH患者中BRAF-V600E基因位点和MAP2K1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率,对目的基因染色体异常的分析;(4)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了解LCH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受累器官的特点,并分析BRAF-V600E基因位点和MAP2K1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受累器官、部位及治疗的关系。结果:(1)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65例LCH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64.6%),女性患者23例(35.4%),性别比例为男:女=1.83:1。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0.83岁,女性患者中位年龄18.46岁,LCH患病男性比例相对较多,P=0.032。其中0-4.9岁确诊21人(32.3%),5-9.9岁确诊15人(23.1%),10-14.9岁确诊9人(13.8%),15-19.9岁确诊7人(10.8%),20-24.9岁确诊3人(4.7%),25-29.9岁确诊1人(1.5%),30-34.9岁确诊5人(7.7%),35-39.9岁确诊2人(3.1%),40-44.9岁确诊1人(1.5%),45岁以上确诊1人(1.5%)。LCH在0-5岁年龄区间的患儿较多,占32.3%,为儿童发病高峰期,成人发病的高峰期为30-35岁。(2)65例患者中累及单系统(SS-LCH)45例(61.5%),累及多系统(MS-LCH)20例(38.5%)。其中小于17岁的青少年中,SS-LCH有36例,MS-LCH有18例;大于17岁的患者中,SS-LCH有9例,MS-LCH有2例;其中有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有10例,小于4岁的婴幼儿中,伴有危险器官损害的占70%。多系统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单系统组,且累及多系统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差。(3)入院主诉症状为无痛性肿物(21例)、疼痛(13例)、皮疹(12例)、跛行步态(10例)、发热(5例)、视物模糊(1例)、腹泻(1例)、皮肤黄染(1例)、多尿(1例),首发症状中无痛性肿物较多,且多累及骨骼。(4)65例患者累及骨33例(52.3%)、皮肤10例(15.4%)、颌下腺4例(6.2%)、肺3例(4.6%)、腮腺3例(4.6%)、头颈部(眼、耳、口腔)3例(4.6%)、淋巴结3例(4.6%)、肝2例(3%)、脾2例(3%)和中枢神经系统2例(3%),骨骼是LCH最常受累的器官,且侵及到骨组织比未侵及的预后要好。(5)入组的65例患者中,其中成年组15人(23%),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3例(3/15),MAP2K1基因突变2例(2/15),发生率分别为20%和13.3%;未成年组50人(77%),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20例(20/50),MAP2K1基因突变8例(8/50),发生率分别为40%和16%;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的中位年龄为11.3岁,MAP2K1基因突变的中位年龄为7.5岁,提示BRAF-V600E基因位点和MAP2K1基因突变发生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6)本研究分别用石蜡包埋组织和外周血提取患者DNA,并进行基因测序。石蜡包埋组织中,未成年组检测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18例,MAP2K1基因突变8例,成年组检测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3例,MAP2K1基因突变2例,外周血中,仅未成年组检测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2例,石蜡包埋组织检出的基因突变阳性率较外周血高。(7)基因测序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有23例有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23/65),突变率为35.4%,突变位点为第15外显子c.1799T>A,导致缬氨酸变为谷氨酸,未成年组检测到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20例,突变率为87%,成年组3例,突变率为13%;在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阴性的患者中有10例发生MAP2K1基因的点突变(10/65),突变率为15.4%,突变类型有第2外显子错义突变p.C121S(chr15_g.66729153T>A)、p.G128V(chr15_g.66729154G>T)和第3外显子缺失突变p.E102_l103del(缺失位点为p.C307_312del和p.I103_K104del)。未成年组8例,突变率为80%,成年组2例,突变率为20%,其中p.C121S突变5例,p.G128V突变3例,p.C121S和p.G128V突变1例,p.E102_l103del突变1例。(8)发生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的LCH患者浸及骨骼14例(60.9%),皮肤4例(17.5%),肺2例(8.7%),脾1例(4.3%),淋巴结1例(4.3%)和颅内硬膜外部位1例(4.3%)。SS-LCH患者14例,MS-LCH患者9例。BRAF-V600E突变状态与累及器官之间无关联(P=0.165),未与累及单系统或多系统表现相关(P=0.216)。MAP2K1基因突变10例。分别累及骨4例(40%),皮肤2例(20%),淋巴结2例(20%),肺1例(10%),颌下腺1例(10%),SS-LCH患者4例,MS-LCH患者6例。MAP2K1基因突变与累及单系统或多系统表现无关联(P=0.548),与累及器官不相关(P=0.638),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使用LCH-Ⅲ方案治疗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394)。结论:1.本实验中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突变阳性检测率比外周血高。2.本研究BRAF-V600E基因位点突变率为35.4%,MAP2K1基因突变率为15.4%,两种基因突变不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3.BRAF-V600E基因位点和MAP2K1基因突变与累及器官无关联,使用LCH-Ⅲ方案治疗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4.BRAF-V600E基因位点和MAP2K1基因突变的发现可为靶向药物治疗LCH提供依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