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和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和观赏历史,其应用形式多样,用作切花时深受市场欢迎,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根据芍药切花的生产标准从国内主栽品种中初选65个芍药品种和野生种进行引种栽植,并复选出22个芍药切花的育种材料。对初选材料进行以形态学调查为依据的种源划分和分类检索表的制定;对复选材料进行以DNA barcode技术为依托的亲缘关系的探究。本实验旨在探究芍药品种的分类和芍药切花育种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芍药杂交过程中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基础。本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叶缘骨刺作为种特征的分类依据。根据叶片边缘有白色透明骨质细齿,引种材料均被鉴定为芍药(P.lactiflora)种下的栽培品种。2.以心皮特征作为芍药品种群种源划分的依据。根据心皮是否被毛,将26个芍药品种划分为原种芍药品种群(Subgroup of P.lactiflora),36个芍药品种分为毛果芍药品种群(subgroup of P.lactiflora.var.trichocarpa),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个芍药品种的心皮高度瓣化,将此类品种归为芍药心皮瓣化品种群(subgroup of cultivars with carpel petaloid)。3.根据心皮特征、花型、花色等性状编制分类检索表。对泰安、济南、菏泽三地的供试芍药品种进行连续三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心皮特征、花型、花色等。依据性状调查编制芍药品种的等距分类检索表,方便芍药品种的辨识,对芍药品种分类、园林应用和新品种的审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DNA barcode技术对芍药品种的鉴定。选择ITS2和psbA-trnH进行芍药品种间的鉴定。综合PCR扩增效率、测序质量、Blast和系统进化树的鉴定结果,选择ITS2作为芍药品种间鉴别的DNA条形码。5.形态学分类与系统进化树分类的比较。复选芍药品种在形态学分类和ITS2进化分类中存在异同。每个种群内的大部分品种在进化树中的亲缘关系近,且三个种群内的大部分品种与芍药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近,但不同种群内的部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存在交集,表明了单一分类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也表明形态分类中的芍药原种品种群和毛果芍药品种群的亲本来源可能存在过渡与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