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灾荒中的乞丐问题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场罕见的特大灾荒洗劫了中国大地,这场灾荒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华北五省为主,并波及到了北至辽宁、南至苏皖、西到陕甘、东到大海的广大地域。灾情以光绪三年(丁丑年)、四年(戊寅年)间最为严重,而被称为丁戊奇荒。这场光绪初年的大灾荒造成了华北地区触目惊心的饥馑、死亡和流亡,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迫于生计大量的农民流亡在外,做乞丐成为流亡灾民的一个重要的生存途径。自古以来,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尤其是对乞丐的救济,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大问题。为了巩固统治,减少乞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晚清政府励志于救济乞丐。在面对政府救济时,部分乞丐产生了抵触心理,游走于接受救助和寻求自由之间,造成了乞丐与政府救济之间的冲突,乞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抵触心理,除了与清政府的腐败,人力、物力、财力和经验的有限使救济存在很多问题有关,也与乞丐的个人境遇有关。乞讨现象的普遍性,使社会上的众多乞丐不再认为行乞是有失颜面和尊严的行为。在长期的乞讨生涯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态、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凭借这些因素他们才能靠乞讨生存下去。乞丐群体处于社会的下层,构成人员极其复杂,乞丐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物质的上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精神和意识上的贫困。因此,总结历史经验的教训,对乞丐的救济不仅要在措施上,物质上达到完备,还要去探究乞丐的心灵,理解乞丐现象为何源远流长,对其心灵进行疏导和解放。本文将以光绪初年丁戊奇荒为中心,去探究晚清灾荒中的乞丐问题,共分为四个部分。正文的第一部分从描述光绪初年丁戊奇荒的概况出发,介绍了灾荒发生的背景,以及灾荒发生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生命和人口的影响,详细介绍了灾荒造成了众多饥民流离失所,逃荒流亡在外,形成大批的流民潮,做乞丐则是他们自救互助的首选方式。正文的第二部分记述了乞丐的产生和政府的救荒救济工作。清末乞丐的类型已多样化,并且有着他们各自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减少乞丐对社会的危害,展开了对乞丐的救济。然而由于清政府官员腐败贪污,行政效率不高,国库资金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使清政府的救济存在了严重问题,救济效果并不明显。正文的第三部分讨论了乞丐的生存和政府救济之间的关系。主要论述了乞丐具备了怎样的心态才去乞讨,以及他们在长期的乞讨生活中形成的生存哲学。乞讨风俗和乞丐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的习俗构成了乞丐风俗,而乞丐风俗也正是乞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乞丐心态、乞丐生存哲学、乞丐风俗等使乞丐对政府的救济存在抵触心理,再加上政府在救济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乞丐与政府救济之间的冲突。正文的第四部分总结了对乞丐问题的思考。乞丐的存在必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不利的影响。除了真正因为物质上的贫困沦落为乞丐的,还有因精神和意识上的贫困为丐的,针对乞丐长期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去解决乞丐问题,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本刊讯)国务院近日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提出到2020年,跨部门、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是企业非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的取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由于光伏电池具有电流源输出特性,因此电流型变流器非常适合于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多电平结构,具有输出电流波形正弦度好、输出电流控制直接、开关器件电流应力低以及等效开关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健全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框架,但同时也对会计职业判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实务中需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事项的日益增加及其难度
任何的胜利和成功,最终都是信仰、价值观的胜利和展现。文化要使人生有意义,本质上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的本质是以专注的胸怀成就自己和他人,是要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社
期刊
夫一国之政。专恃法术禁令。以防民之姦而遏其乱。以为吾有法。谁敢犯。吾有令。谁敢违。讵知法愈密而犯者愈巧。令愈迫而违者愈顽。不以诚感。不以德化,惟用法术禁令。欲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油田和全国许多油田一样,简单构造油藏和孔渗条件较好的储层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勘探工作主要以“三低”储层为主的隐蔽、复杂的油藏为目标。为了扩大勘探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关注年龄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影响。人们试图解开这一谜题以利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它也成为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