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是调节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其参与了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和疾病,如衰老,恶性癌症以及神经变性等。TY主要作用于黑色素生成途径中的单酚和邻二酚向邻醌的转化,当其活性过高或存在过量时,可能会导致黑色素的异常表达使其累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病症,例如黄褐斑、色斑等。目前,TY抑制剂被用于皮肤的增亮和美容效果的增强,同时,TY抑制剂也是控制果蔬褐变的重要手段,但缺乏TY和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不利于天然TY抑制剂在化妆品和医药等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会进一步影响到新型TY抑制剂的发展前景。本文选取了儿茶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酯型儿茶素,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联合多光谱学以及计算机模拟方法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这3种儿茶素对TY的体外抑制作用,酶促抑制动力学、结合性质以及构象影响,考察了三种儿茶素与曲酸(kojic acid,KA)之间两两联合使用对TY的活性抑制能力,研究了加热和超声波联合处理对GCG抑制TY活性的变化情况及机制。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EGCG、GCG和ECG对TY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半数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为(3.94±0.54)×10-5 mol L-1、(3.68±0.21)×10-5 mol L-1和(1.13±0.82)×10-5 mol L-1,抑制能力强弱为:ECG>GCG>EGCG。EGCG、GCG和ECG对TY均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三者的抑制常数分别是2.15?×?10-5 mol L-1、1.01?×?10-5 mol L-1和0.67?×?10-5 mol L-1。当EGCG、GCG和ECG与KA联合抑制TY的活性时,EGCG和KA表现为拮抗作用,GCG和KA表现为叠加作用,ECG与KA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儿茶素之间联用时均显示出协同作用。2.EGCG、GCG和ECG能够与Cu2+发生螯合作用,其结合常数分别为2.07×?10~4、1.05×?10~4和1.95×?10~4,结合能力强弱顺序为:EGCG>ECG>GCG,儿茶素可能通过螯合酶活中心的铜离子诱导酶的失活。EGCG、GCG和ECG主要在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的主导下与TY形成基态复合物致使酶的内源荧光猝灭,且这3种儿茶素在TY上的结合位点仅存在一个,常温下,EGCG、GCG和ECG与TY的结合常数值分别为:1.59×?10~4 L mol-1、2.18×?10~4 L mol-1和4.03×?10~4 L mol-1,ECG对酶的亲和力更好,其次是GCG和EGCG。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EGCG、GCG和ECG插入到TY的活性中心处,与铜离子和关键氨基酸残基相互结合,阻碍了L-多巴在活性位点的结合,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局部区域氨基酸残基的波动,干扰了TY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诱导了酶结构的变化,使得酶的催化能力降低。MM-PBSA分析表明疏水作用力在此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氢键主要起到稳定复合物结构的作用。3.利用同步、三维荧光、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EGCG、GCG和ECG与TY的结合对其构象的影响。3种儿茶素对TY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周围的疏水性和极性影响无明显差别,同步荧光猝灭比率分析证明酪氨酸残基主要贡献于EGCG和ECG与TY的结合,而色氨酸残基在GCG与TY的结合中贡献更多。3D荧光结果证实EGCG、GCG和ECG与TY的结合作用导致了TY分子结构中多肽链的伸展,从而影响了酶的构象。圆二色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EGCG、GCG和ECG的存在诱导了TY中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多,因而导致TY构象的改变,使其分子结构更加松散,TY的催化功能因此减弱。这些结果表明EGCG、GCG和ECG的介入诱导TY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构象稳定性,不利于底物进入酶活性位点,限制了酶催化能力的发挥,从而降低TY的催化活性。4.探究了加热和超声波前处理对GCG抑制TY活性的能力的影响,单独的加热处理(100℃,20 min)和超声波处理(630 W,60 min)都能提高GCG对TY的抑制能力,而加热和超声共同处理(100℃,20 min+630 W,60 min)抑制效果比单独处理组更好。经处理的GCG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常数前后比较:Ksv(处理后)>Ksv(处理前),然而加热和超声波处理对GCG的猝灭机制没有影响,GCG与TY的结合仍是静态猝灭。受加热和超声波处理,GCG与TY之间的亲和力提高,但其结合位点数仍为1。热力学分析显示处理后其结合作用力方式未改变,疏水作用力仍是主要驱动力。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加热和超声处理增强GCG抑制能力的内在原因。经过加热和超声波处理,部分GCG分解变成EGCG和GA,两种分解产物可与GCG联合促进对TY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GCG表现出更强的TY抑制能力。
其他文献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由于血防工作的需要,每年对其湖泊浅滩使用170多吨氯硝柳胺(NCL)用于灭螺。随着NCL在鄱阳湖流域的大量反复使用,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NCL作为一种疏水性有机物(HOCs),易吸附于土壤、底泥等固相介质中,在固相厌氧环境中难以被微生物利用降解,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威胁。鼠李糖脂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固相介质中的HOCs转移到水相中,从而更好地被水体
和其他食物过敏相比,花生过敏症状严重,致死率高,是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巨大威胁,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花生中已被确认的过敏原蛋白有17种,Ara h 2因其强烈的致敏性和极高的过敏患者血清IgE识别率而被认为是花生中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之一。烘焙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会改变花生蛋白的高级结构,造成过敏原表位的破坏、暴露或生成,从而对花生蛋白的致敏性产生影响。本文以鲜花生和烘焙花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自制Ar
药食同源食材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升功效、降低副作用亟待研究。荷叶作为药食同源食材的降脂减肥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而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资源发酵荷叶,改善其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在肠球菌发酵荷叶改善脂肪细胞脂代谢和大鼠降脂机制方面,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两株益生性肠球菌(海氏肠球菌WEHI01和屎肠球菌WEFA23)发酵荷叶上清的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肠球菌发酵荷叶上清的组分变化,及其在脂肪细
弋阳大禾谷是江西省弋阳县特产。其加工制成的弋阳年糕以柔韧爽滑著称,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研究以弋阳大禾谷及其淀粉为对象,探讨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确定大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向提供依据。同时,探究了机械加工过程中弋阳年糕的品质及淀粉水解特性的变化,为今后弋阳年糕及地方特色大米制品的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探究了添加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对弋阳年糕品质和淀粉水解的影响,
芝麻乳和花生乳作为优质植物蛋白饮料,传统工艺加工时,需去渣以增加产品稳定性,导致膳食纤维、蛋白等营养物质损失严重。因此,研发免滤渣的全组分生产工艺对降低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新型高压射流磨系统处理花生和芝麻,免除过滤步骤,并优化添加剂配方和白砂糖含量,制备稳定性好、口感佳的全组分芝麻乳和全组分花生乳,为高压射流磨系统制备全组分植物蛋白饮料提供参考。首先,开展
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近些年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共价固定化方法是将酶的氨基酸残基作为固定化位点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后的MNPs进行连接。这种方法在酶固定化位点选择上具有随机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固定化酶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固定化效果难以把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定向固定化酶进行研究,开发出操作简单和可行性高的定向固定化方法。与游
食物过敏可引起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摄入食物过敏原后会引发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等临床不良反应。牛乳是人们尤其是婴幼儿主要的营养来源,但也是八大主要过敏原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牛乳中存在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或其他乳蛋白,其中82%的牛乳过敏是由β-Lg引起的。目前,针对牛乳过敏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过敏原的摄入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但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的缺失。
淀粉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它在食品中广泛用作凝胶剂、增稠剂、稳定剂等,但淀粉糊化后存在容易老化、析水、热不稳定等问题。非淀粉多糖等亲水胶体和淀粉物理混合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法可以改善淀粉的以上缺点,对淀粉的糊化、质构等凝胶特性有明显的改善。本文通过碱提醇沉法得到了凉粉草多糖(MCP),将MCP与红薯淀粉(SPS)进行复配,全面研究MCP对SPS糊化、流变、质构等凝胶性质的影响,并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对预测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121例,其中并发AKI 45例,未发生AKI 76例,另选同期正常体检者24例为对照组,通过病历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人体肠道内具有非常广泛的微生物种类,其中也包括各种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与乳酸菌等其他菌群保持微妙的平衡,同时影响生命健康。乳酸菌是普遍意义上的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如改善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菌物质、增强粘膜屏障功能等等。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益生菌在人体内存在的角色是多面的,例如产生过量的生物胺,或发生菌易位穿越肠道屏障造成菌血症等,这提示我们对乳酸菌要有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