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分析——基于中国英语专业泛读教材中议论文类语篇的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是分析语言的最大单位。人类的语言交际更多是基于语篇的。因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语篇分析开始吸引许多学者。在以往的语篇分析中,理论指导主要来自功能语言学,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篇分析的模式和理论支撑是近年来的事。虽然学者们已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下对语篇分析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语篇是个极其复杂的单位,任何单一的理论解释只能揭示其部分特征,具体到某类文体的语篇连贯也无较为全面的语料数据支撑。鉴于其各自的解释力和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作者认为可以把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结合起来解释语篇的连贯,从而提出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CF)分析模式,并把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教程中议论文类语篇组建成语料库,采用定性加定量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语篇连贯的认知加功能研究。限于篇幅,对于功能语言学的文内衔接手段,本文只讨论连接词;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心智连贯性,本文只讨论概念隐喻。研究发现:(1)议论文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和连接词使用频次成正比例关系,这说明在议论文类语篇连贯的构建中,概念隐喻和连接词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即语篇表层的衔接手段和深层的概念语义关系在同时构建语篇的连贯,两者共同作用,不可互为替代;(2)概念隐喻是影响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概念隐喻运用得越多,概念隐喻越复杂,则语篇越难被理解;(3)始源域的语言表达形式除了学者们一般所认为的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和量词性隐喻外,还有代词性隐喻;(4)“事体”除了体现在名词性隐喻上外,还体现在副词、形容词、介词、量词和代词性隐喻上;(5)泛读教程中所有隐喻性描写所涉及到的20类始源域(即事件E’),其从高到低的使用频率为:反拟人事件、容器事件、战争事件、气体/液体事件、建筑事件等;(6)Kovecses(2002)、Deignan.(2001)研究认为:概念隐喻的始源域分别有13和12种,苗萌(2007)补充了战争、表演/娱乐/聚会、法庭审判三类。基于语料库,本研究发现这一结论尚有可补充之处,还可补充容器、气液体、交通、家居、金钱、自然万物、商业和文化艺术八类;(7)英语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如who,whom,whose,which,what,where,when,how,why这类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他们从语法角度讲也起着必然的连接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英语泛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研究者和教师更多的将其重点放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上。在影响学习的各种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中,本研究选取多
本文对玛雅·安吉鲁的两本自传:《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和《以我的名义聚集》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采用叙事学方法,着重分析了同一作者如何在两本自传中使用不同的时距来表达
译者在翻译研究中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译者及其主体性研究才得到重视。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本身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决定了人们在对汉语称谓词进行翻译时会遇到问题。《红楼梦》,被誉为汉语亲属称谓词的通史,在这部中国古典小说里,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汉语称
《天边外》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它完成于1918年,并于1920年在百老汇上演,也是在同一年为作者赢得了第一个普利策奖。该作品奠定了奥尼尔在美国剧坛首屈一指的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他的《意中人》发表于1892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意中人》描述了主人公皮尔斯通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揭露城市与农村传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