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下肢刚度与运动表现有潜在联系,且刚度的大小可决定产生损伤所需要的外力大小。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超等长训练或者力量训练可以增强下肢刚度,且预测两者相结合可使神经肌肉控制得到理想的提高。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增加垂直刚度,但是具体到某个局部组织产生的影响并未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以超等长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神经肌肉训练对青年业余运动员下肢肌肉刚度、跟腱刚度和垂直刚度的影响,以及由训练产生的下肢刚度变化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此希望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38名从事规律的(每周至少三次)运动(如足球、排球、篮球等)的青年业余运动员,通过SPSS随机分为实验组19名和对照组19名。实验组受试者依旧保持原有运动习惯的基础上,每周进行3次神经肌肉训练;对照组受试者继续保持原有运动习惯,且不进行任何专门的力量训练和超等长训练。六周训练干预前后,利用MYOTON测肌肉刚度和跟腱刚度;利用Kistler便携式测力台测垂直刚度(单腿跳跃)、垂直刚度(跌落跳),以及同运动表现相关的跌落跳的跳跃高度、反应力量指数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时间×组别)的肌肉刚度、跟腱刚度、垂直刚度、跳跃高度、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和反应力量指数,采用协方差(ancova)分析下肢刚度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右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刚度(F=7.23,P=0.011,η_p~2=0.167)得到显著增加,(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右侧跟腱刚度(F=5.098,P=0.03,η_p~2=0.124)得到显著增加。(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左下肢垂直刚度(单腿跳跃)(F=5.655,P=0.023,η_p~2=0.136)得到显著增加,且实验组两侧垂直刚度(单腿跳跃)差值由原来的37.4 N/m/kg变成了现在的12.82N/m/kg;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下肢垂直刚度(跌落跳)(F=7.394,P=0.01,η_p~2=0.17)得到显著增加。(4)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反应力量指数(F=11.502,P=0.02,η_p~2=0.242)得到显著性增加。根据协方差分析得出,右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刚度(F=0.96,P=0.795,η_p~2=0.003)、右侧跟腱刚度(F=0.923,P=0.344,η~2p=0.028)和左下肢垂直刚度(单腿跳跃)(F=0.616,P=0.438,η_p~2=0.019)对反应力量指数有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跳跃高度(F=16.894,P<0.001,η_p~2=0.319)得到非常显著性增加。根据协方差分析得出,右肠肌内侧头刚度(F=0.032,P=0.859,η_p~2=0.001)、左下肢垂直刚度(单腿跳跃)(F=1.582,P=0.218,η_p~2=0.047)和下肢垂直刚度(跌落跳)(F=3.064,P=0.09,η_p~2=0.087)对跳跃高度有影响;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在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上没有显著差异(F=0.000,P=0.984,η_p~2=0.000)。研究结论:六周的神经肌肉训练对青年业余运动员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下肢刚度特性的训练方式,且下肢刚度的提高可以有利于提升青年业余运动员运动表现。六周的训练干预可以改善垂直刚度的对称性,以及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的情况下,下肢垂直刚度得到提升,提示六周的训练干预可能预防和降低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