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及全球化趋势日渐盛行,当今中国的传媒或重或轻都受到了“后现代”的渗透,形成了“中国式的后现代”现象。媒介中性感和直观视觉的呈现,解构历史,消解崇高的媒介话语并没有给女性的身份带来任何本质的改变,相反,媒介中对女性刻板化的印象表现强化了世俗的偏见,使女性丧失了真实的社会身份。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揭示媒介对女性刻板化印象表现的真实存在并探究其存在的根源。目前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从微观角度对性别差异、性别模式和与性别相关的语言结构来分析的主流研究方向。本篇论文尝试从宏观的角度,从语言学的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学、文化理论和媒介理论来对中国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印象化表现做一透视。在理论框架上,本文有以下四条线索: 1.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谈到霍尔的代码理论; 2.从符号的表征系统谈到媒介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化表现; 3.从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谈到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 4.从社会性别理论谈到女性的社会身份。这些线索之间相互交错,彼此又互为补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化印象具体表现。本篇论文运用了三种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即:定性分析,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法来对主题进行讨论,其结果显示:媒介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被刻板表现为依附于人的,脆弱的,爱慕虚荣的,被零碎切割的,被否定的或是被贬低的,并且被排除在公共空间以外的。作为父权制沿留下来的产物,“女人味”的话语充斥在媒介的广告和文本中,成为一种将女性角色模式化的手段。本篇论文在探讨女性被刻板印象化表现的根源时发现,以父权制为代表的传统落后文化依然统治着当今中国。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负责任地盲目跟从于世俗话题也是造成女性形象不断被刻板化表现的另一原因。虽然也有一些媒介认为大胆地展示女性的躯体和性渴望是对当今男权社会的一种抵抗,也有一些女权主义者提倡用“身体写作”来抵抗男权文化,但是这些努力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女性屈从的地位。展望未来,中国女性应该基于男女共同发展的原则来寻找自己的社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