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政府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70%以上的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流入消费者的“菜篮子”,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批发市场上频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不仅牵扯面广、危害大,而且暴露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固有缺陷,如何保障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为题开展了本研究工作,旨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探讨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和政府的策略选择行为,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保障批发市场上所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本文以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总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和中微观因素,并将收益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农户和批发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协调问题,分析农户和批发商达成安全生产收益惩罚共享契约的条件,基于博弈理论探讨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原因,以调动批发市场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基于CAS理论研究政府最优监管策略,并鉴于信息通畅是实现农产品“安全溢价”的基础,建立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七章内容的层层深入分析来完成整个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首先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中农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界定,即本文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为农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对消费者不会产生危害与潜在危害,进而引出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以及中微观因素包括供应链组织模式、信息传递、收益分配、认知与意识、知识与技术、信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宏观因素与中微观因素关系评述,通过分析指出收益对于供应链上各方的质量安全行为最具有激励作用,而信息的传递是实现农产品“安全溢价”的基础。在简要介绍供应链协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收益分配,进行了“批发商+农户”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与协调研究。研究对象为由一个农户和一个批发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运用供应链协调相关理论方法,探讨农户和批发商在不合作、合作以及使用收益惩罚共享契约三种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决策问题。农户与批发商达成的是安全还是不安全收益惩罚共享契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与合作情形相比,采用收益惩罚共享契约对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改善虽还有一定差距,然而与不合作情形相比,采用共享契约能够使农户和批发商的收益都有所提高。除了生产领域中农户和供应商收益惩罚共享契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影响外,流通领域中批发市场的行为选择也会影响农产品安全。基于博弈理论,分析了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指出现有市场机制的无效性和法律法规的缺陷导致批发市场选择不规范管理,而批发市场的“不作为”行为将诱使供应商(包括入场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和批发商)提供不安全农产品以获得更多收益。为改变这种状况,给出相应建议以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安全管理作用。以上农户和批发商供应链协调以及批发市场和供应商博弈分析都属于静态研究,然而政府、批发市场和众多供应商都是具有自身目标、偏好和主动性的“活”的主体,政府的目标是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高于一定水平,而批发市场和供应商作为经营主体,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它们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表现出强烈地不确定性和动态演变特性,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复杂适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Agent、批发市场Agent和供应商Agent模型,通过对模型属性和规制进行设定,探讨了不同政府监管策略下的农产品安全状况,提出政府最优监管策略以低成本、高效率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上收益的增加来源于农产品“安全溢价”,而农产品“安全溢价”的实现取决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正是其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所致,建立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可有效传递批发市场上所售农产品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对称。本文通过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包括市场信息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两大部分的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并提出其建设路径,以充分调动市场中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该系统高效、可行。本文分别采用供应链协调理论、博弈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探讨了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和政府的行为策略选择,并建立了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以期为我国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