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外国人士了解中国的意愿逐渐加强,中国政府希望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对外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政治宣传是中国政府向世界人民介绍国家方针政策及国际政治立场等的重要途径之一。语用学家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强调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倡导语言的顺应和选择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维度进行,其中动态顺应是核心。同时,翻译也是译者将源语文本转换成目标语文本的一种语言选择过程。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上一年的工作及成果,并对来年的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生等诸多方面,是世界了解中国国情、政策及发展动态等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其语言特点富有政治色彩,用词正式,多文化负载词,句式方面多无主句,平行句和长散句。本文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程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华网发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的语言顺应现象,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做出恰当的选择以达到语用等效的目的,并通过研究探索了选择与顺应在政治文献英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结果发现:在政治文献英译中,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顺应。1)语境顺应和结构顺应突出了顺应的内容。从语境顺应角度,译者实现了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及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实现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同时在语言语境层面实现词汇、句子和篇章的顺应;从结构顺应角度,译者对语言做出的选择就是语言结构的顺应,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如:字词、短语、语态、句子结构、篇章衔接等做到顺应,才能使译文得到理解。2)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突显程度解释了顺应实现的方式。从动态顺应角度,译者主要是通过时间维度、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动态顺应做出了选择与顺应;意识突显程度由于受语用功能特性和译者的自反意识的影响,所以译者能力越高,意识突显程度就越明显。 从顺应论视角探讨翻译活动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翻译过程。本研究探讨了顺应论在政治文献英译中的指导意义,并对该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