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eltner和Haidt(2003)将敬畏定义为人们在面对广阔的、浩大的以及超越当前认知图式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情绪体验。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敬畏的特异性及其对认知、行为的影响。在国外,敬畏相关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而在国内,敬畏的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几篇文章探讨了敬畏与主观幸福感、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敬畏的积极效应,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平是指人们做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公平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公平感知与公平决策是公平的两个主题。现有的研究多从人格和情景等因素出发,探讨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公平感知所导致的消极效应。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感恩这种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公平分配,那么,敬畏作为一种独特的积极情绪是否会与个体的公平感知有关,以及是否会促进公平决策,这目前都还不清楚。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的关系,以及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决策者的身份会影响公平决策,即由于资源的主导权不一样,分配者和回应者两种身份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不同的决策者身份出发,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从感知倾向层面出发,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二从行为决策的层面出发,分别以分配者(研究二A)与回应者(研究二B)的视角,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研究一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敬畏可以显著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研究二A探讨个体作为分配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敬畏组比中性组被试表现出更加公平的分配,t(73)=2.12,p<0.05。考虑到诱发敬畏的视频可能不仅诱发敬畏,同时还伴随着开心、恐惧情绪。因此将开心与恐惧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情绪类型的主效应仍然显著,F(1,71)=6.46,p<0.05,ηp2=0.083,这说明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研究二B探讨个体作为回应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拒绝率上,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敬畏不影响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总拒绝率;分配方案的主效应显著,说明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提高,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拒绝率也随着提高;分配方案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极不公平条件下,敬畏组的拒绝率显著高于中性组,F(1,57)=4.60,p<0.05,ηp2=0.075,在相对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20,p>0.05,ηp2=0.004,在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11,p>0.05,ηp2=0.002。以上结果说明,只有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
本研究通过二个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能够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2)当个体作为金钱分配者时,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3)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增加,个体的拒绝率也随着增加;当个体作为金钱回应者时,只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在其他方案下,敬畏不影响个体的公平决策。
公平是指人们做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公平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公平感知与公平决策是公平的两个主题。现有的研究多从人格和情景等因素出发,探讨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公平感知所导致的消极效应。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感恩这种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公平分配,那么,敬畏作为一种独特的积极情绪是否会与个体的公平感知有关,以及是否会促进公平决策,这目前都还不清楚。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的关系,以及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决策者的身份会影响公平决策,即由于资源的主导权不一样,分配者和回应者两种身份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不同的决策者身份出发,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从感知倾向层面出发,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二从行为决策的层面出发,分别以分配者(研究二A)与回应者(研究二B)的视角,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研究一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敬畏可以显著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研究二A探讨个体作为分配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敬畏组比中性组被试表现出更加公平的分配,t(73)=2.12,p<0.05。考虑到诱发敬畏的视频可能不仅诱发敬畏,同时还伴随着开心、恐惧情绪。因此将开心与恐惧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情绪类型的主效应仍然显著,F(1,71)=6.46,p<0.05,ηp2=0.083,这说明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研究二B探讨个体作为回应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拒绝率上,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敬畏不影响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总拒绝率;分配方案的主效应显著,说明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提高,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拒绝率也随着提高;分配方案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极不公平条件下,敬畏组的拒绝率显著高于中性组,F(1,57)=4.60,p<0.05,ηp2=0.075,在相对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20,p>0.05,ηp2=0.004,在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11,p>0.05,ηp2=0.002。以上结果说明,只有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
本研究通过二个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能够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2)当个体作为金钱分配者时,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3)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增加,个体的拒绝率也随着增加;当个体作为金钱回应者时,只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在其他方案下,敬畏不影响个体的公平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