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与公平感知、公平决策的关系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eltner和Haidt(2003)将敬畏定义为人们在面对广阔的、浩大的以及超越当前认知图式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情绪体验。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敬畏的特异性及其对认知、行为的影响。在国外,敬畏相关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而在国内,敬畏的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几篇文章探讨了敬畏与主观幸福感、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敬畏的积极效应,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平是指人们做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公平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公平感知与公平决策是公平的两个主题。现有的研究多从人格和情景等因素出发,探讨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公平感知所导致的消极效应。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感恩这种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公平分配,那么,敬畏作为一种独特的积极情绪是否会与个体的公平感知有关,以及是否会促进公平决策,这目前都还不清楚。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的关系,以及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决策者的身份会影响公平决策,即由于资源的主导权不一样,分配者和回应者两种身份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不同的决策者身份出发,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从感知倾向层面出发,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二从行为决策的层面出发,分别以分配者(研究二A)与回应者(研究二B)的视角,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
  研究一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敬畏与公平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敬畏可以显著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研究二A探讨个体作为分配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敬畏组比中性组被试表现出更加公平的分配,t(73)=2.12,p<0.05。考虑到诱发敬畏的视频可能不仅诱发敬畏,同时还伴随着开心、恐惧情绪。因此将开心与恐惧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探讨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情绪类型的主效应仍然显著,F(1,71)=6.46,p<0.05,ηp2=0.083,这说明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研究二B探讨个体作为回应者时,敬畏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拒绝率上,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敬畏不影响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总拒绝率;分配方案的主效应显著,说明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提高,人们对分配方案的拒绝率也随着提高;分配方案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极不公平条件下,敬畏组的拒绝率显著高于中性组,F(1,57)=4.60,p<0.05,ηp2=0.075,在相对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20,p>0.05,ηp2=0.004,在公平条件下,敬畏组与中性组在拒绝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7)=0.11,p>0.05,ηp2=0.002。以上结果说明,只有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
  本研究通过二个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敬畏与公平感知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能够预测公平感知,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验敬畏的个体,对事件具有较高的公平感知。
  (2)当个体作为金钱分配者时,敬畏促使个体做出更加公平的分配
  (3)随着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增加,个体的拒绝率也随着增加;当个体作为金钱回应者时,只在极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敬畏促使个体更加追求公平,在其他方案下,敬畏不影响个体的公平决策。
其他文献
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铜镜上开始出现普遍存在于青铜器上的蟠螭纹。这一改变使原本纹样单一的铜镜变得生动起来。这一时期,在中原地区、江汉地区等,蟠螭纹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在铜镜上呈现。本文将战国楚系蟠螭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越文化、中原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坚持把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近年来,乡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并面临生态环境资源紧张等现实挑战,维护和振兴乡村生态已成为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课题。此外,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中最基层的战斗堡垒,承担着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最后
马卡连柯立足于马列主义关于社会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学说,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的著名原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理论,针对部分中国大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缺失的现象,对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怎么才能更好地被实际运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他的集体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平行教育理论、前景教育理论、纪律教育理论以及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理论等方面
学位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与连续性的能力,是个体对与己相关问题的连贯的认识,通常表现为个体对未来的职业类型、生活方式、发展方向和社交等问题的探索和实现过程;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自觉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环境的支持,与客观支持相对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最基本的认识,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通常表现出高自我效能感和高自尊,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主观幸福感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两部分
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为了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全民小康的选择型社会福利政策,而贫困个体对该政策的真实态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则难以被外显观察。本研究基于内隐社会认知,以S省S县的贫困人口(N=65人)作为贫困组,以普通农民(N=61人)作为对照组,运用外在情感西蒙任务(EAS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内隐政策态度和内隐自尊进行测量,运用自行编制的精准扶贫政策态度问卷和Ros
学位
统编教科书在不同学段编入不同类型的长课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驾驭,而立于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关照下的长文短教则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本文试图从长文短教的实施策略方面对长文短教进行探索,结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一文进行教学分析,剖析长文短教的具体应用方式,实现教授长篇文章时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取舍教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方程是初中数学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这个板块涵盖许多章节,不仅联系了数与代数,更是同学们由实际生活感知数学的一个窗口.初中数学阶段的方程,可以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各类方程之间互相联系,因此在解题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和共同点.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技能型人才在社会需求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职业成熟度作为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之一,成为学者研究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职业成熟度并不高,尤其是作为第一批进入工作岗位的受教育群体——中职生,且国内关于中职生的职业成熟度研究和理论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会影响
学位
大量有关幼儿视频词汇学习的研究发现,幼儿在视频中词汇学习的效果没有在现实中学习的效果好,这种现象被称为“视频缺陷”(Video deficit)。对于视频缺陷存在的原因,双重表征理论认为是由于幼儿不能理解符号物体的双重属性,不能将符号本身与符号代表的物体进行联系。那么通过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对视频中的物体与现实中的物体进行联系,是否能改善他们的视频词汇学习?本研究采用经典的词汇学习范式——快
学位
本文研究主题为公募基金持有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持有人享有的法定权利,并且强调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信义义务履行,成为持有人权益保护的两大根基。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需要履行信息披露、抵制“老鼠仓”等以持有人的权益为出发点的信义义务;另一方面,持有人享有的知情权、收益权和诉权需要不断完善。运用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再对比他国的类似法律制度,发现本国公募基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