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rMnTi低合金钢的温/热流变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锻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舰船和航空等工业领域,我国是锻件生产第一大国,面对成本、环保和市场压力,亟需完成产业升级。由于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温锻件和热锻件的制造更为复杂。为了提高锻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材料塑性变形的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冶金现象对制定工艺参数非常重要,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CrMnTi低合金钢,是最具代表性的温锻和热锻材料之一,用于生产齿轮、轴和法兰等零件。作者围绕20CrMnTi的温成形和热成形工艺,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材料的流变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为控制其成形后的组织和性能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20CrMnTi低合金钢在温成形(873-1173 K)下的流变行为。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在四个研究的应变速率下(0.001-1 s-1),温度1023K的应力均小于温度1073 K的应力,这种应力反常现象发生在铁素体-奥氏体两相混合温度区间;金相实验表明,较低温条件下(873、923和973 K)的变形主要是铁素体相,而高温条件下(1123和1173 K)则为奥氏体相变形。通过位错模型将应变耦合至Arrhenius方程中分别建立各单相的本构关系,并通过微观组织分析进行验证。在单相本构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包含协调因子(W)的等应变混合法则描述两相变形时的反常的应力-应变曲线,该法则考虑了铁素体在临界温度区更大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最终,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描述20CrMnTi低合金钢温变形流变行为的本构模型。同时,为了研究了20CrMnTi低合金钢在热变形下的流变行为,进行了1173-1373K温度范围内的等温压缩实验。通过解析应力-应变实验曲线,获得四个特征应力(屈服应力、峰值应力、饱和应力和稳态应力)和二个特征应变(临界应变和软化率最大应变),并建立这些特征量与初始晶粒尺寸和Z参数的关系。建立于描述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的位错本构关系模型,然后引入并修正了一个新的动力学模型来量化动态再结晶对加工硬化-动态回复模型的软化作用,与传统的Avrami动力学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准确反映动态再结晶的速度。经验证,本文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动应力。高温奥氏体对其冷却相变后产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至关重要,但对20CrMnTi这类低合金钢,在常温下保留和表征奥氏体组织十分困难。本文基于马氏体的EBSD数据,提出了一种重构母相奥氏体组织的方法并编写了自动重构程序。首先,根据经典的K-S关系,通过优化求解空间来更准确更迅速的求解马氏体和奥氏体间的相变关系。其次,采用本文新提出的重构准则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原奥氏体晶界周围的局部取向。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的重构方法能够更准确获得奥氏体的晶粒内的取向梯度、晶界以及孪晶,从而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最后,运用所开发的重构程序,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0CrMnTi高温奥氏体组织演化的影响。为了更直接和深入研究高温奥氏体的组织演化,本文引入了一种与20CrMnTi高温奥氏体堆垛能相近的奥氏体不锈钢作为模型材料,并通过EBSD和TEM分析技术,从界面和位错的角度分析应变速率及孪生机制对动态再结晶机制的影响。奥氏体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下,主要发生非连续动态再结晶,孪晶界有助于将晶界弓出从初始晶粒分离完成再结晶形核,此后,孪晶界主要通过晶粒长大过程中的‘Growth accident’机制产生;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而孪生通过改变再结晶晶粒与初始晶粒间的取向关系,促进再结晶区域的扩展。高应变速率和低应变速率下晶粒尺寸指数分别为-0.68和-2.9,进一步说明,以应变速率0.1 s-1为分界点,不同的动态再结晶机制导致了不同的晶粒演化过程。将本文建立的20CrMnTi低合金钢的本构模型、动态再结晶模型和晶粒尺寸演化模型二次开发写入Deform-3D软件中,以齿轮浮动凹模对挤成形工艺为例进行有限元模拟,同时进行工艺实验。模拟和实验中材料在齿形凹模中的填充过程保持一致;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上述模型的成形载荷预测误差在11%内,成形后晶粒尺寸的预测误差在10%内;而传统模型(基于Avrami动力学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在20%和25%以内;这表明本文中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流动应力和微观组织。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随着一次性纸尿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在全世界范围内延迟,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主排尿排便的年龄从20世纪50年代的18月龄上升到21世纪初的36~48月龄。与此同时,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日间尿失禁(DUI)及遗尿症(PNE)患儿已成为儿童泌尿科门诊量首位,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焦躁,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其全固态结构无需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良好的燃料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限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工作温度,这使得系统必须使用昂贵的密封材料和连接材料,同时也限制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影响电池系统工作温度的核心问题是阴极催化活性不足,尤其是低温下阴极活性严重下降。针对阴极材料催
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相互作用,其预言的众多物理现象都已经被证实。为了将引力与其它基本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许多理论模型相继被提出,并且作为广义相对论基本假设之一的等效原理也被这些理论模型要求出现破缺。为了验证这些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研究等效原理的适用范围,就需要高精度的实验对等效原理进行检验。近年来,高精度原子干涉仪的发展,使得采用量子体系来检验等效原理成为可能。这种采用微观粒子作为检验质量的等效
机器人柔顺操作是当前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操作过程中接触力可能随位置变化,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指定位置处的指定力(即“定点定力”)控制能力。显然,“定点定力”的实现依赖机器人力/位姿精度的精准控制。然而,机器人力位控制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轮廓误差定量评价机器人位姿精度时,轮廓误差的控制效果受其估计精度和控制器性能影响;(2)电机位置反馈形式的轮廓控制难以克服关节连杆变形对位姿精度的影响,
目前,世界汽车强国均将降低氮氧化合物(Nitrogen Oxides,NOx)排放技术视为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尿素水溶液(Urea Water Solution,UWS)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已成为降低NOx排放的主流技术方法。尿素泵作为SCR系统的最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计量输送UWS。若尿素泵泵出的UWS流量小于
移动操作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与操作机器人相结合,是一类具有主动作业能力的新型机器人系统。两者的结合虽然优势互补,但也对运动规划和控制提出诸多挑战。当加装主动作业臂后,机器人自由度冗余,全身协调规划的空间维度高。动态作业时,与环境交互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离线规划不再适用,必须进行在线规划,此外,机器人的运动不仅受自身运动学、动力学约束,还受环境(例如避障、运动受限)等非线性约束,极大地增加了运动规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电子、催化、能源、材料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三稀资源”(稀有、稀散、稀土)作为“卡脖子”矿产,受到高度关注。“三稀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质样品中相关元素的准确分析。然而,构成地质样品的矿物种类繁多,且每种元素的赋存状态差异显著,因此,需要开发配套分析方法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三稀资源”的终端产品通常都作为高端材料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这些高端材料的特殊性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高比能二次电池提出了迫切需求。现有基于嵌脱机制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瓶颈(350 Wh kg-1),进一步提升面临很大挑战。而基于转换反应的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下一代高比能二次电池技术。同时,硫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有望满足规模应用的需求。然而硫单质存在电导率低(5×10-30 S cm-1)、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离子易溶于电解液、
随着中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改进迫在眉睫。其中氮氧化物(NOx)是柴油车尾气的主要成分,通过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柴油车尾气中的NOx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2和H2O。铜离子交换的CHA型分子筛(包括Cu-SAPO-34和Cu-SSZ-13)因其具有优异的NH3 SCR活性,较高的N2选择性以及良好的水热稳定
金属液体的结构及演化过程一直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理解金属液体的结构及演化过程不仅对理解金属材料的凝固及成型过程、对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有重要意义,同时,金属液体作为研究液体的理想模型,其结构演化及结构与动力学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凝聚态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玻璃化转变、液-液相变、液体反常现象等),对建立和完善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工作主要围绕处于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