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8年4月-2019年2月,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环境楼顶采集降水,利用APS-3A型降水自动采样仪对降水分段收集,并在降水前、降水过程中和降水后进行大气采样,利用TH-150F型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气溶胶颗粒(PM2.5和PM10),另外按月收集干湿总沉降(降水降尘综合体);对采集的分段降水样品、气溶胶样品以及干湿沉降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分析讨论分布特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2019年2月,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环境楼顶采集降水,利用APS-3A型降水自动采样仪对降水分段收集,并在降水前、降水过程中和降水后进行大气采样,利用TH-150F型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气溶胶颗粒(PM2.5和PM10),另外按月收集干湿总沉降(降水降尘综合体);对采集的分段降水样品、气溶胶样品以及干湿沉降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分析讨论分布特征,对来源进行解析并估算碳汇,主要结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分段降水中OC、EC的分布与云水/云下冲刷分段降水中OC和EC浓度随着降水进程逐渐降低:分段降水中OC的浓度为0.00103.5548mg/L(平均0.6291mg/L),EC的浓度为02.3038mg/L(平均0.3050mg/L),分段降水中OC和EC浓度随着降水进程逐渐降低,有少部分的分段降水受降雨情况、气象因素、污染物累积和云团等影响出现中段或末段OC、EC浓度上升的情况。分段降水的前段和中段样品中OC/EC比值变化不大,表明前、中段降水样品中的OC、EC以云下冲刷颗粒中OC、EC为主;而尾段降水中OC/EC比值偶有出现较大值,显示了尾段降水样品中的组分浓度,主要由云水化学组成决定,OC具有水溶性,是主要的云凝结核之一,云水中OC浓度比EC浓度高,云水中OC/EC比值高。降水中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云下冲刷作用:云下冲刷对降水OC贡献47.7295.27%(平均78.77%),对EC贡献56.38100%(平均89.34%),说明降水中碳质气溶胶主要来自于云下冲刷作用;云水对降水中OC、EC的贡献分别为4.7352.28%(平均21.23%)、043.62%(平均10.66%),云水对降水中OC的贡献高于EC,这与OC参与云凝结核过程而EC较少参与有关。(2)降水全过程PM2.5、PM10中OC、EC的分布与降水清除降水对大气清洁具有重要作用:大气PM2.5中OC、EC浓度表现为降水前>降水中、降水后,随降水的持续而逐渐降低,偶尔出现略有回升;PM10中OC、EC浓度表现为降水前最高、降水中减小、降水后回升;南昌地区本次采样期间,降水前PM2.5中OC、EC浓度均值分别为16.37μg·m-3、5.37μg·m-3,降水后PM2.5中OC、EC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9.66μg·m-3、3.07μg·m-3,降水使南昌市气溶胶碳(OC、EC)浓度由中等水平转变为清洁水平。PM2.5、PM10中OC/EC比值和碳组分的分布特征表明南昌地区冬季大气PM2.5和PM10中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其次为汽油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降水对PM2.5、PM10中OC、EC清除效率最高可达68.81%,降水初期,大气PM2.5和PM10中OC、EC浓度明显降低;降水持续4-6小时后,大气PM2.5中OC、EC浓度很难再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稍微上升情况,说明在持续降水过程中,前期降水对大气颗粒OC、EC清除作用明显,而后期降水对OC、EC的清除作用极小。分段降水样品中OC-EC相关性高于大气PM2.5与PM10中OC-EC的相关性:分段降水样品中OC、EC相关性显著,反映被云下冲刷到降水样品中的颗粒OC、EC具有同源性;大气PM2.5、PM10中OC、EC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大气PM2.5、PM10中OC、EC来源比较复杂。降水对PM2.5、PM10中各碳组分的清除作用有差异:降水显著降低PM2.5、PM10中OC1、EC1、EC2,但降雨后OC1回升很快;OC3占分段降水样品中总碳的4790%,但气溶胶中碳质组分占比变化情况表明降水对OC3的清除作用不明显。(3)OC、EC的干湿沉降与碳汇贡献OC、EC干湿沉降量在年内不同月份的变化趋势相似: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逐渐降低,2019年2月回升,采样期间OC、EC平均月度干湿沉降量为221.57mg/m2、87.42mg/m2。南昌地区干湿沉降样品中OC、EC源解析结果为采样期间大气干湿沉降中OC、EC来源由汽车尾气排放为主转变为燃煤排放为主。OC、EC的干湿沉降对区域碳汇的贡献不可忽视:南昌地区OC干湿沉降通量为221.57 kg/(km2·month),EC干湿沉降通量为87.42 kg/(km2·month);OC干湿沉降对区域碳汇贡献19680.73 t/a,EC干湿沉降对区域碳汇贡献7764.99 t/a。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航天器姿态调控系统的关键部件,动量轮在卫星运转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动量轮轴承的稳定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轴承的润滑特性与其稳定性紧密关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微织构可以改变表面形貌,影响摩擦副表面的接触形状和润滑状态,改善摩擦副的减磨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提升摩擦副使用寿命。因此本文考虑在轴承引导面添加微织构,以改善保持
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短缺及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发展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由于低功率密度,高成本,重量等的限制,电池供电设备的开发和应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作为一种新颖的通电模式,无线功率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为电动汽车的能量采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从而减轻了对电池的过度依赖。本文以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以下方面
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处飞行环境具有高速、低压、高温、强辐射、电磁干扰、雷电、强对流等严酷特征,其部件常常会发生外机械振动、管线脱落、电子器件失效等情况,可能导致传感器系统发生复合故障,造成严重后果。传感器复合故障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自愈合控制研究便成为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阶段纵向模型与再入段姿态角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感器发生各种复合故障的故障检测与估计问题,并以此设计了相应的自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传统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力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社会的空前繁荣,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然而,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生产技术的革新,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科学环保的发展方式,绿色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在提供传统生产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甚至消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车辆行驶在离散冲击路面工况下时,剧烈的冲击会给乘车人带来不适感,影响乘车舒适性。本文基于此工况出发,以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为执行器,考虑对离散冲击路面进行识别,并设计半主动悬架控制器以抑制离散冲击路面带来的垂向、俯仰和侧倾运动,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本文首先对离散冲击路面激励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离散冲击路面的一般数学描述,通过在不同悬架阻尼下进行仿真,探究了悬架阻尼与响应
近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有机荧光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激光器、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基于硝基的有机荧光分子却一直鲜有报道。一般认为,硝基是一个典型的荧光淬灭基团。它所诱导产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和系间窜越都对荧光过程不利。在这个工作中,我们致力于探索基于硝基的新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研究不同取代位置的硝基的作用机理,以获得兼顾芳香骨架的优异发光性能和硝基的淬灭效应
本文以某地滨河路路面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鼓包和开裂等问题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典型路基盐渍粉土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对滨河路基盐渍粉土的工程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为研究路面病害的成因以及后期的治理打下试验基础。主要以固结压力、排水条件、加载方式和盐分条件为试验变量,对路基盐渍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三轴压缩特性和循环荷载试验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大量试验,归纳和分析了不同试验变量下的数据,详细比较了固结压力、动应力幅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带来的冲击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风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波动,通常会引起电网电压、频率发生波动,导致电能质量的下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因此有必要对风电系统输出的功率进行平滑控制,从而减小对电网的扰动。本文针对风电波动功率的平滑控制策略以及蓄电池-超级电容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在其中的应用开展了
由于金矿的品位低,其开采和选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矿,而市场对黄金制品的大量需求无疑大幅度增加了金矿尾矿的数量。大量金矿尾矿的堆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解决金矿尾矿的有效存放处置问题迫在眉睫。利用矿渣基胶凝材料进行废弃矿井的金矿尾矿井下胶结充填和用其开发建筑墙体材料,这一举措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山东某金矿尾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尾矿基本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自制的
以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孔为典型结构的难加工材料微细深小孔加工技术严重制约我国空天装备性能的提升,而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无显著作用力、不受材料力学性能限制等优点,在难加工材料微细深小孔加工中具有独特优势。微细电极损耗是影响微细电火花深小孔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而间隙放电有效能量是决定微细电极损耗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基于能量检测的微细电火花深小孔加工电极损耗的研究,对提高微细深小加工精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