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问题。这里所说的后过渡期,是指从2005年开始到我国在主要领域所做的开放承诺接近终点的最后一段时间,前后大概8-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市场开放将进入实质性开放阶段,主要的一些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的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三年,市场开放的压力将大大增加。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如果不适应,那么该如何调整?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一直实行了接近“中性”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解决了大量就业、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但是,这一战略也并非完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的对外贸易战略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大量资源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第二,出口部门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小,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机制;第三,基于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第四,对进口的战略作用重视不够,促进技术进步的进口相对较少。第五,贸易增长与外部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例不断上升。那么在WTO后过渡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该怎样调整呢?在这方面,印度软件业的飞速发展、韩国产业结构的成功升级都值得我国借鉴。 据此,笔者提出了“基于竞争优势的平衡型开放式贸易战略”。这一战略有三层内涵:竞争优势、贸易平衡和开放式,即以竞争优势为依据,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战略性保护为辅助,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全面开放的贸易战略。其实质是追求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力图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本国的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在这一时期,我国贸易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促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进出口的产品结构为主要内容,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为依托,优先发展未来战略产业,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走贸易强国之路。贸易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有:调整出口鼓励政策、充分发挥进口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本土的国际性企业和品牌、加强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