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文体学理论和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概念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的比较方法,对《飘》两个中译本处理前景化语言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文学翻译中重现原作前景化和文体特色的最佳方式。本文中涉及的两个译本分别是傅东华1940年(1979年版本)的版本和李美华2000年(2008年版本)版本,参考的原著小说则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版本。前景化源于绘画,现在已成为文体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其新鲜、新颖的特点,前景化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前景化分为定性前景化和定量前景化,亦即变异和过分规则。变异指违反语言标准;而过分规则正相反,指的是有意识地频繁使用某种词句,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排比或反复。利奇(1969:42-51)把语言中的变异分为以下八类: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音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以及历史时期变异。而列文(1963)认为变异可从下面五个方面来考察:语音、语法、词汇、句法以及语义。结合这两种分类法,本论文涵盖了最广泛应用于《飘》中的五种(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以及语义变异)。从前景化语言角度对《飘》的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将尝试从此角度进行研究,以填补翻译研究在此方面的学术空白。同时,希望该个案比较研究为前景化语言翻译领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本论文分成五章。首先,引言部分大致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整个论文架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文体学理论和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概念,以及前人对《飘》及其主要中文译本所做的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对《飘》所运用的前景化语言进行了分类和赏析,第四章则比较了两个中译本对小说中前景化语言的处理。最后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将来的前景化语言翻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