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因全域旅游政策而大幅发展,但仍存在乡村空间结构失衡、空间发展滞后等问题。“三生”空间统筹优化有利于落实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助力乡村未来发展。本文以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通过分析现有理论框架和成熟对标案例,归纳景中村建设经验并梳理“三生”空间发展特征。本文进一步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多因子叠加技术结合微观修正的方式,划分适宜性空间范围。并从整体到局部提出针对性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景中村具有旅游发展优势,其“三生”空间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资源整合为关键。主要受相关法律法规、乡村属性、多方利益主体需求关系、建设对象发展需求四方面因素影响。同时“三生”空间之间也存在多方关联、多元复合与动态发展三种交互关系。2)在大明山景中村的“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根据用地属性划分了村域空间,构建7个景中村特色的二级指标,其中生产空间设置农用设施条件与旅游发展潜力为评价指标;生活空间设置地形地貌、聚居环境、交通区位为评价指标;生态空间以生态价值与干扰强度为评价指标。3)通过“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与现场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研究区“三生”空间现状格局与问题。生态空间属于主导地位,存在水域渠化、群落结构单一等问题;生活空间规模小而集中,存在建筑占道、交通系统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简陋等问题;生产空间主要布局于生活空间周边,存在耕地破碎化、商业氛围不浓等问题。4)根据大明山景中村发展需求,对村域用地空间重新整理与统筹,形成了“两轴、三区、多点”空间总体布局;并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以及生态空间修复提升三方面提出空间分项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