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换道是最常见的微观驾驶行为之一,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智能车辆能否做出正确的换道决策且实现安全、舒适的换道是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智能车辆换道决策和轨迹规划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旨在避免不当的智能车辆换道行为,实现智能车辆安全、舒适的动态换道,同时在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将智能车辆换道过程分为常见的两个阶段-换道决策阶段和换道实施阶段。在换道决策阶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道是最常见的微观驾驶行为之一,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智能车辆能否做出正确的换道决策且实现安全、舒适的换道是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智能车辆换道决策和轨迹规划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旨在避免不当的智能车辆换道行为,实现智能车辆安全、舒适的动态换道,同时在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将智能车辆换道过程分为常见的两个阶段-换道决策阶段和换道实施阶段。在换道决策阶段,本文探讨高速公路上为了达到期望驾驶速度或避开前方低速行驶的障碍交通车而执行的自由换道,提出了影响自由换道的11个影响因素,包括目标车辆与周围障碍交通车纵向距离、速度等,并依据此11个影响因素提取了NGSIM项目的实际车辆行驶轨迹数据并且进行了轨迹平滑处理和换道轨迹点的提取,后分别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换道决策模型和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换道决策模型,以11个影响因素为输入,车辆是否换道为输出,对智能车辆换道行为进行预测,后者换道决策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89%,不换道预测准确率高达92%,在智能车辆换道决策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上有一定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智能车辆换道实施阶段,针对智能车辆换道轨迹规划以及换道过程中周围障碍交通车切入或障碍交通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换道实时性差、安全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车车通信技术,在不同的换道场景,对智能车辆的换道轨迹进行规划。在简单无障碍换道时,采用了改进正弦函数换道轨迹曲线,存在障碍交通车下换道时,采用了多项式曲线对换道轨迹进行了描述。在安全性等约束下,建立了带约束的且以换道舒适性和换道效率为评价标准的最优换道多目标函数,在周围障碍交通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切入等动态环境时,调整多目标函数的比例系数,规划出当前环境下的最优换道轨迹曲线,通过轨迹重规划适应动态环境,实现智能车辆安全、舒适、高效的换道。最后对不同场景下智能车辆轨迹曲线利用Matlab和Car 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车车通信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在周围交通障碍车运动状态突然发生变化或者突然切入等情况,能通过轨迹重规划,避免汽车发生碰撞,提高换道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换道时间最大缩短了23.9%。可见,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很好解决周围车辆运动状态突变和车辆切入等动态情况,实现智能车辆安全、舒适、高效的换道。
其他文献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燃烧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污染大气环境,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物与煤相似但也略有不同。VOCs作为燃烧的主要产物对O3、PM2.5等的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燃烧过程产生的VOCs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具有深刻意义。本研究通过采用气袋法对VOCs进行采样,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VOCs进行检测,对我国典型燃烧源(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VOCs进行分析,探究了污
近年来,中小型矿山开采企业对宽体自卸车(自卸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自卸车能耗较大的问题也随之凸显,而将传统自卸车进行混合动力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动力系统的控制是混合动力自卸车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对其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某90t混联式混合动力自卸车为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混联式自卸车的系统结构和原理,阐述
随着我国西南地区桥梁、水电站的兴建,很多桥梁因水库蓄水而成为深水桥梁。西南地区恰好又处于地震活动频繁地带,这无疑对深水桥梁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际上关于深水桥梁的抗震设计理论尚未成熟,我国也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在典型深水单墩构件数值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实际工程,采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势流体数值模型,仿真分析了连续刚构桥在不同水深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规律;最后以数值法结
山区公路道路条件复杂,弯道和坡道较多,在雨雾天气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限速行驶是保障雨雾天气下山区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常用的静态限速方法灵活性不足,不仅容易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甚至还会导致交通阻塞,制约了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本文综合考虑雨雾天气及道路特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设计了一套雨雾天气下山区公路可变限速调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雨雾天气及交通流数据采集、山区公路交通流模拟和限速
隧道巡检是保证隧道正常运营的重要日常工作。当前隧道巡检普遍采用人工巡检或轨道巡检机器人的模式,然而人工巡检工作效率较低,轨道巡检机器人又存在部署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基于VR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为依托,以隧道巡检机器人自主移动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隧道巡检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SLAM的隧道巡检机器人自主移动平台,实现在隧道环境中的自主感知和自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连接体是其中重要组件之一,具有连接单电池阴、阳极和传导电子的作用。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Fe-Cr连接体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被广泛运用。然而,Fe-Cr连接体在高温长期服役中存在Cr扩散引起的面比电阻增加、阴极材料毒化问题。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在Fe-Cr连接体表面制备保护涂层,避免其在高温服役过程中与O2的直接接触,减少SUS43
泾河流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较为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的背景下,分析水文过程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测评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剖析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深入认识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分交换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制定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等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泾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将DEM数据、土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交通运输业在工业和建筑业之后成为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被认为是交通减排最难实现的一环。同时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系统更加复杂,居民出行越来越受到建成环境的制约,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注重城市建成环境对交通减排的主动式干预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城市建成环境涉及的要素种类众多,在空间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交通排放与建成环境影响关系的研究上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坝、港口、大桥和高层建筑物等基础性设施被建设完成,这些设施的建设过程难度很大,且对安全性要求也很高,往往在施工以及后续运行管理时都需要进行形变监测,因此,对于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变形进行监测变得至关重要。另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降雨、洪水和地质构造的运动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主要有以下特点:发生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然而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建设和交通运行效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以往对于交通拥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流量参数进行分析评价,而对于拥堵持续时间的研究较少。而在实际出行时,出行者不仅关心交通状态是否处于拥堵,也会关注拥堵状态什么时候结束,拥堵会持续多长时间,拥堵持续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