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授身份的话语建构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当代中国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在线社交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备受推崇和尊重的“老师”形象被重新表征。尽管关于教师良知的正面报道居多,但由于信息分布不均以及信息失衡等原因,教师在公众心中的积极刻板印象(stereotype)受到冲击,教师身份甚至被妖魔化。媒体作为话语权力与知识交融的场所,构建并折射现实社会生活,是集体身份的重要传播载体,决定着群体形象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中,新闻报道虽具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新闻内容受发布组织机构及发布者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新兴社交媒体,微博是反映大众舆情和现实社会的重要媒介,但微博评论缺少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其中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皆有。无论是受众还是传播内容,报纸媒体与微博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研究基于费尔克劳的三维框架和科勒的集体身份分析层面,采用话语策略理论与集体身份建构相融合的理论,以《人民日报》和新浪微博中关于“教授”的报道为语料,从批评性话语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分析报纸媒体和微博中“教授”集体身份的建构。微观文本、中观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文化语境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的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积极一面建构其集体身份;其次,报刊与微博皆采用积极刻板印象形成的话语策略构建“教授”的积极集体身份,但微博中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使用数量多于报刊;最后,国家政策环境以及尊师重教的社会传统是形成媒体中“教授”积极集体身份的主要社会因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教授”社会职能的实现有了物质保障。社会中尊师重教的传统使公众普遍对“教授”群体具有积极的刻板印象。
其他文献
初中毕业填写中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上了“中师”二字。这两字注定我一生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放歌一生,清贫一世。三年转瞬而逝,实习前的大练兵,不知咋的,班主任竟让一向
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抢险救灾、电力线巡检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作为无人机重要组成部分的图像传输系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COFDM技术在无线图像传输方面的应用越发成熟,将其运用到无人机图像传输中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OFDM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首先对无人机图像传输信道存在的大尺度衰落、阴影衰落、多径衰落以及信道时变性和多普勒频移等传播特征进行了简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业态更新是保护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业态的置换引入是街区活力的主要推动力,开始逐渐加大对业态更新方面的关注度。但是目前对业态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不断的讲解,把一篇篇文辞优美、内容生动的课文进行分解,使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笔记、记忆的被动位置,老师讲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以整数)练习三中,第二题内,式题3/4×1/2出现两次:(第③小题和第13小题)。此题又在第九题第⑨小题中再次重复出现,不知是编、校疏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走了,悄悄地走了。像春蚕吐尽了最后一根丝,像蜡烛燃尽了最后一滴油。1993年5月22日,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商南县赵川区
1994年赴美留学、就读于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韩冰.借1996年夏回国休假之机,在石家庄和天津举行了专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对他的演奏,音乐界、钢琴界报以肯定,正如他的导师——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Gnb2ll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与近日节律系统的核心元件PERIOD1蛋白相互作用。本文研究Gnb2ll基因及其蛋白在大鼠体内外的近日节律特征。包括二部分:1、体外研究
陕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张若愚所著《历史印记》一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的多篇论文涉及新闻传媒和经济理论领域的一些重大话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