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思》篇的相关研究形成的比较主流的观点大致有四种:"想象说"和"联想说";"艺术构思说";包含艺术构思、灵感、形象思维、心理活动等于内的想象说或者融合说;"思维活动"、"精神活动"泛论等。但是,对这些说法进行反思后,有一些是值得商榷的。通观《神思》篇具有结论性和概括性的话语,可以解读出此篇的三大枢机,也是此篇的三大卓著成就:"感通"、"虚静"、"神与物游"。再具体言之,"感通"对应"神用象通"之"通";"虚静"对应"情变所孕"之修养工夫;"神与物游"则是这二者合和所达至之妙境。第一,关于"感通"。这一章通过对"超越"、"神远"以及"志气"、"辞令"的解读,分析出了解决《神思》所关涉的文思通塞问题的关键:感通。同时,对于"感通"的理解,所应本着的态度是:非对象化。所谓非对象化,即是一种超越彼此、有无、形心诸类对立化的态度。第二,关于"虚静"。虚静,对心中之念不作执着、孤立、固守之想。即"不将不迎",当心神应事接物时,应而不留,"应而不藏",如此,方可运行不滞,五藏得以疏瀹,精神是以被真正澡雪。心有广阔之摄受力,方能容纳万千人情物态。与此相关的,刘勰还提出了"博"与"一"的相辅相成关系。第三,关于"神与物游"。"游"是"神"在"不执"的修养下而有的一种状态,即无乎不运而至于远的境界;"神"是此境界下之心;"物"必须要与心相联及而言,以避免将"物"外在化和实体化。在此基础上,对"神与物游"整体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通物己"、"不得已"、"游"之特质。另外,所谓"神思",与其说是一种文章写作的指导思想,不如说是文章写作的最高境界,也即刘勰所说的"神与物游",高境界的文章必然虚虚实实地蕴含着作者最真诚的精神寄予,亦应闪烁着人性之光。故而,写作文章亦是一种修行,而所作文章又是所修之道、所养之心的外化和彰显,这当是每一位写作者所应当追求的根本之源:养神与修道。无论"感通"、还是"虚静",或是"神与物游"之境,最重要的不是解理,而是工夫的实践。本文对《神思》篇的义理疏解表述为:思通万物,游在其中。所谓"神",是指涉与"心"相通的精神活动,或者说是从"心"里自然畅通而来的一切精神活动①,"思通万物"就是这种精神活动"神"的最大特征,也是最大的文学意义所在。所谓"思",不能狭隘等同于"思维"、"思考"、"想象"、"联想"等,而应是"神"的发用与表现,即心的发用。"神思"即可转释为"神之思"、"神与思"。所谓"游",即指涉一种虚实相涵的境界和精神。这种境界是在"思通万物"中自然彰显出来的。那么,本文的主题即可表述为:神思与万物相感通,游之精神便自然蕴含其中,而在此感通之游的道途中,"虚静"是其关键的养神工夫,且此养神工夫又源于对"道"的须臾不离之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