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探究——以《呼兰河传》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既是语言的转换,又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准确与否会最终影响到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引入到西方世界的最积极也是最有成就的翻译家,被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官”。国内大多对葛浩文的研究都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大多数也是对其莫言作品翻译的研究。实际上,葛浩文最初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源于萧红,对萧红也有过深刻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选取葛浩文对萧红作品《呼兰河传》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为本文的语料分析其得失,并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研究和分析如何规避这些文化缺失。  本文的结论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文学翻译中,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译者应该本着最大限度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使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产生同样的文化体验和联想为目标,以达到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效果为己任,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其他文献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关于模糊的论述,我国早在春秋时代的《易经》和《老子》中就谈及模糊性,而西方对模糊性的探索则可追溯到柏拉图时代。然而,直到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
如今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渐渐成为了世界的交流和贸易的中心。中国的崛起与各国的交流日趋密切频繁使得各种形式的记者招待会频频出现。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之一,近年来
自1919年巴黎和会以来,口译作为一门职业开始兴起,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口译尤其是会议口译在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社区口译自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
旅游目的地意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TDI)是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诸多学者已通过问卷、采访、线上线下文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意象研究。然而,尽管遗产保
中国是2016年G20轮值主席国,同时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从中国接任轮值主席国开始,就受到了世界媒体广泛关注。其中,东盟诸多国家也对中国G20的前期筹备和会议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运营不再局限于单个国家和文化群体中,如何实现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项挑战。本文以中国和美国跨国企
研究了利用两个声光移频器间的差频抑制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中的背向散射噪声。测试了声光移频器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声光移频器输出功率随调制频率变化。测试并说明了两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