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富偏好是个古老的概念,起源于Max Weber的资本主义精神假说(The Spirit ofCapitalism):投资者积累财甯不仅是为了获取财富所带来的消费品,而且是为了财富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韦伯提出资本主义精神是这样的一些涵义:“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被认为是具有公认信誉的诚实人的理想: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这样一种规范是忘记责任;在现代制度下,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和表现。这些都确实也是同资本与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相符的。资本丰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是:人被赚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关系中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而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却又是这样一群人:“钱对他来说,只要能赚,他就想赚”;他们漠视伦理,在内心嘲笑一切伦理的限制;他们都从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既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都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事业中,并且固守着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原则;他们不追求自身生活的富足与安逸,只是为了获利而获利等等。
财富偏好可以用来解释像比尔盖茨和李嘉诚这样的巨富拥有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却仍然非常努力的工作。Bakshi和Chen(1996)在传统的效用函数中引入了财富:除了消费之外,投资者的财富也是效用函数中的一个变量。投资者努力获得财富不仅仅是为了用来消费,而且是为了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给人们带来一种满足感。当投资者把它们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消费和风险行为将取决于社会地位,不仅是消费影响资产定价了;储蓄行为,资产组合行为,以及股票价格将有所改变。因此,他们提出了基于财富偏好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本文中,首先回顾了资本丰义精神理论发展的历程,从亚里士多德、斯密开始,由Max.weber给出资本主义的定义,并由凯恩斯、Fershtman和Weiss、邹恒甫等进行深入发掘其内在的含义。从而使资本主义精神相关的理论逐渐成形。文章从基于资本主义精神理论做出的实证研究展开,分为国内外两个方面。主要只的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精神在目前经济研究中的实际有效性。
最终,借助于Bakshi和Chen(1996)的CCAPM模型,我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对加入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效用函数模型进行了验证,最终结果表示资本主义精神同样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并且,我对资本主义精神未来的应用做出了展望,尤其是对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精神研究的展望。
具体来说,投资者努力获得财富不仅仅是为了用来消费,而且是为了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给人们带来一种满足感。另一方面,个人花钱来消费也不仅仅为了是消费带来的有形的幸福和舒适,更是为了他诱发的社会地位。
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把CCAPM模型进行扩展,即在社会地位函数中引入奢侈品消费,这是凶为消费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必需品,一部分是奢侈品。必需品消费不能代表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中是一个大概相等的程度。而奢侈品消费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则有很大不同,这个不同的奢侈品不仅影响消费函数,也影响社会地位函数。所以说社会地位足由财富和奢侈品共同决定的,可以再把这样的社会地位函数带入效用函数,检验最终结果是否仍能满足资本主义精神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