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与传播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了文化认同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也造成了人们对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此同时,大众媒体在构建身份认同中角色与功能发生了改变,媒介逐渐成为个体自我归类和身份表达的重要外延。信息传播“瞬间即达”的特性让人们的距离感以及传播中距离消耗成本不断降低,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者”存在感。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匿名化和陌生化的虚拟空间让用户主体可以更为自由随意地构建自我身份,新的自我认知方式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实中固定的身份认同,个体身份认同的数字烙印日趋加深。此外,现代性对社会的作用使多民族国家中身份认同问题凸显,离散人群、移民、难民和少数民族等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重构过程中,强制性国家建设造成内部对抗性族裔复兴兴起,导致离散化趋势加深,少数民族多样性和国家一统之间的紧张状态日益明显,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已成为亟待重视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作为研究对象,以裕固族媒体使用为切入点,依据传播理论、涵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量化研究以及虚拟民族志、社会网络分析等质化研究,考察了数字时代裕固族人媒体使用、媒介素养、媒介形态以及其自身因素在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数字时代下裕固族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裕固族尚未建立完善的融媒体体系,媒介融合方式和路径较为单一;包括肃南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尚未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裕固族人需求的传播内容未能得到深度开发和挖掘;裕固族人新媒体使用与消费有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视传统媒体为唯一或首要信息源;新媒体迅速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裕固族受众尤其是年轻人首选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娱乐消遣工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裕固族无论是在个体媒介素养还是在城乡媒介发展中,都存在清晰的数字鸿沟。
裕固族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均处于较高水平;在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媒介使用成为裕固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微信在内的新媒体已超过传统媒体成为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最重要的渠道;媒体使用程度越高,裕固族族群认同水平越高,国家认同水平也越高;媒介话题关注度、新媒体产品接触度都对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内容的媒介接触对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影响不同。
裕固族人普遍存在的族群文化危机感是数字时代裕固族人对自我身份的再思考,他们试图突破以往的族群文化获取方式,借助网络平台了解自身族群历史文化,共享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进行族群认同的修复和再确认。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使裕固族民众个体自我表达的机会遽然增加,微信群内“脱域”及“在场”的双重表达,扩展了裕固族的认同空间。微信群内基于血缘、亲缘、地缘、族缘的文化书写,使裕固族民众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得以向“部落”回归。当今媒介传播已经在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传媒力量将越发凸显,并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过程中,发挥更强的认同构建作用。
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族际交流的诉求以及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驱动,裕固族人通过新媒体使用,开启了“下载身份”的历程。“下载身份”具有一定时代特征:裕固族身份认同构建对媒介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个前所未有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数字时代,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内容元素为新媒体所“赋予”,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下载”。因此,提升裕固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必须加快肃南地区媒介资源和融媒体体系建设、改善裕固族人新媒体使用习惯、提高裕固族人媒介素养以及设置媒介接触内容,努力构建以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想象,并对裕固族人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做正向引导。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本文以身处双重文化①传播环境的裕固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将裕固族族群纳入研究视野,弥补了长期以来针对该民族媒介传播研究的相对不足,展现了传播研究中少数族群主体性。第二,从研究视域来看,本文以综合动态视角来研究裕固族族群文化传播行为,是传播学、社会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性尝试,也是通过媒介传播研究路径探索更为宏大的民族关系议题的有益尝试。第三,从研究设计来看,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测量量表。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采用混合研究路径,通过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并运用文献资料与影像资料,对裕固族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进行系统研究,以此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第五,从研究成果来看,本文提出“下载身份”这一新概念,凸显了新媒体使用对身份认同构建的重要性,特别是以此概念来强调上传与下载信息在解构和重塑身份中的作用与价值。
本文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一是将进一步丰富和验证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二是对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概念进行边界比较与范围辨析,由此使得族群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内涵更为清晰。三是拓展少数民族媒体发展与身份认同的研究范围,特别是开拓少数民族族群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四是发展了认同共生理论。总之,本文试图在理论上形成辩证认识,修正线性理论视角,从历史传承、文化符号、社会资本、信息接触等角度,考察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文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入观察裕固族族群信息传播结构,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受众媒介素养,特别是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发展思路,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二是系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诉求,从而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多样性以及国家的安定及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特别是为如何更进一步将族群认同纳入国家认同中并由此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提供理论指导。总之,本文通过研究媒体使用对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影响方式和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扩大了传播学的解释范畴,拓展了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视野,深化了少数民族媒体使用研究,展现了全面、详实的少数民族族群、国家认同构建图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作为研究对象,以裕固族媒体使用为切入点,依据传播理论、涵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量化研究以及虚拟民族志、社会网络分析等质化研究,考察了数字时代裕固族人媒体使用、媒介素养、媒介形态以及其自身因素在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数字时代下裕固族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裕固族尚未建立完善的融媒体体系,媒介融合方式和路径较为单一;包括肃南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尚未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裕固族人需求的传播内容未能得到深度开发和挖掘;裕固族人新媒体使用与消费有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视传统媒体为唯一或首要信息源;新媒体迅速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裕固族受众尤其是年轻人首选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娱乐消遣工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裕固族无论是在个体媒介素养还是在城乡媒介发展中,都存在清晰的数字鸿沟。
裕固族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均处于较高水平;在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媒介使用成为裕固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微信在内的新媒体已超过传统媒体成为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最重要的渠道;媒体使用程度越高,裕固族族群认同水平越高,国家认同水平也越高;媒介话题关注度、新媒体产品接触度都对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内容的媒介接触对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影响不同。
裕固族人普遍存在的族群文化危机感是数字时代裕固族人对自我身份的再思考,他们试图突破以往的族群文化获取方式,借助网络平台了解自身族群历史文化,共享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进行族群认同的修复和再确认。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使裕固族民众个体自我表达的机会遽然增加,微信群内“脱域”及“在场”的双重表达,扩展了裕固族的认同空间。微信群内基于血缘、亲缘、地缘、族缘的文化书写,使裕固族民众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得以向“部落”回归。当今媒介传播已经在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传媒力量将越发凸显,并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过程中,发挥更强的认同构建作用。
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族际交流的诉求以及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驱动,裕固族人通过新媒体使用,开启了“下载身份”的历程。“下载身份”具有一定时代特征:裕固族身份认同构建对媒介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个前所未有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数字时代,裕固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内容元素为新媒体所“赋予”,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下载”。因此,提升裕固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必须加快肃南地区媒介资源和融媒体体系建设、改善裕固族人新媒体使用习惯、提高裕固族人媒介素养以及设置媒介接触内容,努力构建以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想象,并对裕固族人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做正向引导。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本文以身处双重文化①传播环境的裕固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将裕固族族群纳入研究视野,弥补了长期以来针对该民族媒介传播研究的相对不足,展现了传播研究中少数族群主体性。第二,从研究视域来看,本文以综合动态视角来研究裕固族族群文化传播行为,是传播学、社会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性尝试,也是通过媒介传播研究路径探索更为宏大的民族关系议题的有益尝试。第三,从研究设计来看,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测量量表。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采用混合研究路径,通过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并运用文献资料与影像资料,对裕固族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进行系统研究,以此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第五,从研究成果来看,本文提出“下载身份”这一新概念,凸显了新媒体使用对身份认同构建的重要性,特别是以此概念来强调上传与下载信息在解构和重塑身份中的作用与价值。
本文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一是将进一步丰富和验证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二是对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概念进行边界比较与范围辨析,由此使得族群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内涵更为清晰。三是拓展少数民族媒体发展与身份认同的研究范围,特别是开拓少数民族族群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四是发展了认同共生理论。总之,本文试图在理论上形成辩证认识,修正线性理论视角,从历史传承、文化符号、社会资本、信息接触等角度,考察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文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入观察裕固族族群信息传播结构,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受众媒介素养,特别是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发展思路,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二是系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诉求,从而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多样性以及国家的安定及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特别是为如何更进一步将族群认同纳入国家认同中并由此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提供理论指导。总之,本文通过研究媒体使用对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影响方式和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扩大了传播学的解释范畴,拓展了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视野,深化了少数民族媒体使用研究,展现了全面、详实的少数民族族群、国家认同构建图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