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GNMT汉英隐喻翻译质量评估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例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工智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机器翻译也实现颠覆性突破,机器翻译语言质量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Google推出全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GNMT系统是端到端的学习架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训练技术,构建了包含八个解码层和八个编码层的深度LSTM网络和Attention机制,在多个主要语言对的翻译中将翻译误差降低了 55%至85%以上。不过,尽管GNMT大大提升了机器翻译语言转换能力,但在一些主要语言对中,尤其是在汉语到英语的翻译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其中隐喻翻译就是机器翻译的一大难点。本研究以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研究语料,通过与人工隐喻翻译对比,评估GNMT翻译系统在隐喻翻译上的译文质量与翻译策略选择。本研究将从语料中收集到的所有概念隐喻分为十类并计算隐喻使用频率,按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旅行隐喻(58.07%)、工程隐喻(19.40%)、战争隐喻(16.36%)、人类隐喻(2.16%)、植物隐喻(1.49%)、机械隐喻(1.17%)、疾病隐喻(0.68%)、家庭隐喻(0.34%)、气候隐喻(0.20%)和动物隐喻(0.13%)。研究发现,与外文出版社人工隐喻翻译对比,GNMT翻译系统在翻译工程隐喻、旅行隐喻、机械隐喻、植物隐喻、战争隐喻和气候隐喻这六种隐喻时表现优秀,基本可以适用,而在人类隐喻、疾病隐喻、家庭隐喻和动物隐喻这四种隐喻翻译中表现较弱,不能适用,影响GNMT隐喻翻译的因素主要以文化因素为主。本研究旨在通过与人工隐喻翻译对比,评估GNMT翻译系统在隐喻翻译上的译文质量,以期提高语言服务提供者对GNMT系统的理解,深入了解其优势和局限,以便可以更好地利用机器辅助翻译,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机器翻译研发工程师提供一定的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
其他文献
抒情言志、言简意丰的古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烙印,其中蕴含着的精敏哲思与幽微睿语经受住了时间长河的考验,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活跃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富有哲理的古诗文也成为了不同场合演讲文章中的“座上宾”,特别是在如今世界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地球村”时代,在各类对外交流活动中,古典诗文更是频繁地被引用,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传播向世界的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的雪》)是诺贝尔奖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简隽含蓄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象征,不仅为作品批评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也为跨文化的翻译呈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本文在参考中外学界有关原著思想艺术特色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10个中文译本为重点研究对象,以
科普博物馆展陈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是展示人类文明与教育产业发展的橱窗,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文化事业的建设,博物馆也在积极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板块,作为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博物馆的内涵正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丰富。博物馆是保护、储存人类的过去,帮助人类“抵挡遗忘”,认识一个逝去的年代、人类的过去,并借此认识当下的自己。
近代以来,镰刀菌(F.solani)造成的猝死综合征(SDS)是一种重要的大豆病害。大豆SDS是由半活体营养型真菌F.solani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根腐病,是由病原菌在根中产生的毒素引起的叶焦病。作物轮作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因为病原体可能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或可能感染或维持在除大豆以外的杂草或作物上。在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经常发现病原菌。本研究比较了两个大豆品种的抗
学位
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之匹配的各类政策、决议也已落实并成为全方位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垃圾分类的相关条例,该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在上海正式实施。在中国故事的不断讲述中,新闻发布会的举行也成为国家发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新闻发布会包括发言人主题讲话与回答现场媒体记者问题两大部分,发布会针对着正式场合的口译任务,而媒体问答环节的各种即兴处理更考验译员的语言能力与反应力,作
即兴发言是发言人现场组织措辞的一种发言形式,在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辩论、访谈和研讨会等场合,即兴发言都较为常见。尽管国内外翻译界已有不少针对即兴发言的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即兴发言与读稿发言的翻译难度对比,而即兴发言的口译过程和策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即兴发言的口译策略,其研究对象也多为同传。由于交替传译是重要场合下常见的口译形式,汉语即兴发言是国内译员常遇到的口译情境,因
译注是译者为了解决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所采取的有效手段,在文学翻译中有着重要作用。译者在添加译注时要经过多方考虑才能决定是否加注、何时加注及如何加注等问题。本文从视域融合理论的角度,采用文本对比和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哥儿》的三个中文译本中的译注实例分析,提出经过两次视域融合,译者需要在方言、俏皮话、固有名词、文学艺术常识、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六个方面添加译注。并通过对三个译本的译注对比研
中越两国隔水相邻,从10世纪中国人就开始移民到越南,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越南华裔”成了国内研究者关心的主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越南华裔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程度进行分析。本问卷分成四部分:(一)被调查者个人信息;(二)越南华裔对中国了解基本概况;(三)越南华裔对中华文化认同;(四)汉语学习及需求情况。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分成:身份认同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电影总票房不断刷新纪录,出入电影院已经成为大众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面对电影类型市场多元化的过程中,公路电影以其优质的票房成绩和不俗的艺术价值在各类类型电影之中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在中国公路电影导演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之下,中国公路电影相较于欧美公路电影而言,在叙事方式之上都发生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变化,形成了风格别致的叙事技巧。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的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早期的唱腔音乐和剧目来源于“外江班”,在二十世纪初完成了本地化进程后,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香港和广州两大演出中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州经历了社会变革后,人们对粤剧有了新的认识,促使粤剧艺术朝着继承传统,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搜书院》、《关汉卿》和《山乡风云》等三个影响深远的经典代表剧目为基本研究对象,展开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地区粤剧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