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性同体”理论自80年代引入我国之日起便被作为性别观念与两性共存的理想状态,因而其实现需要经历长期的尝试与磨合。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依然处于在探索中发展,在自审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新世纪女性小说为依托,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基础,探索我国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在文本、艺术上的特色以及该理论在文化审美价值上的特色,本文由如下部分构成:一、绪论:对我国“双性同体”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新世纪“双性同体”理论的整体界定;梳理我国女作家新世纪女性意识的“双性同体”共性趋向,阐释新世纪女性小说“双性同体”实践的必要性、必然性。二、“双性同体”的理论脉络:从“双性同体”理论渊源出发,探讨“双性同体”理论在我国的继承与变体,界定我国新世纪“双性同体”理论内涵及实践维度。三、“双性同体”实践的文本特征:文本是一切理论实践的基础,“双性”实践特质必然首先借由文本显现:现实题材的回归与“双性”视角的实现;“双性”理想的传递与理想“双性”模式的建构;“双性”实践下性格与性别特质的实现作为新世纪女性小说“双性”特质在文本中的实现形式,理清了新世纪“双性”理论在文本实践中的得失,及其在未来创作中的实践走向。四、“双性同体”实践的艺术特质:“双性同体”实践全面立体的,文本的转型迫使艺术表现方式向“双性”理论靠拢形成了:“双性”并行的叙述模式、“双性”并行的时间模式、以多层意象构筑“双性”理想的“双性同体”理论艺术特质。五、新世纪女性小说“双性同体”实践的文化审美价值:在新世纪女性小说“双性”实践中文本特征与艺术特质基础上,以新世纪来女作家创作转型及其对“双性”理论的不同诠释,将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的文化审美价值概括为:回归主流历史文化语境、超越二元对立性别观、人文关怀下的和谐审美理念。六、结语:综合归纳新世纪女性小说“双性同体”实践特征,文化审美价值并指出该构想在女性文学、女性主义理论建设发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