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对生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充分腐熟的玉米秸秆、香菇菇渣、羊粪3种有机废料和珍珠岩按不同体积配比形成12种栽培基质,以V(沙土): V(羊粪)=10:2为CK1、台湾美庭基质为CK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散叶生菜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试验。探讨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对连续三茬生菜的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基质的矿质元素释放状况,以邓肯氏重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并用隶属函数评价基质配方的优劣。结果表明:1.所配制的12个有机栽培基质的理化性状良好,容重较小,孔隙度大,pH为中性偏碱,EC值略偏大,全氮和全钾的含量较高,全磷含量较低,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均高于两对照,肥力充足,能够满足生菜生长的需要。2.有机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更利于作物的生长。能有效地促进生菜的株高、地上部分干、鲜质量的积累并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尤以处理T9(V(菇渣): V(玉米秸秆):V(羊粪): V(珍珠岩)=3:4:1:4)、T4(V(菇渣): V(玉米秸秆): V(羊粪): V(珍珠岩)=4:3:1:4)和T5(V(菇渣): V(玉米秸秆): V(珍珠岩)=4:4:4)上生菜植株的长势较其余各处理旺盛。3.各基质所栽培第一茬生菜的产量,增幅较CK1为226.51%~746.86%,较CK2为6.19%~31.58%;比较连续三茬生菜的单株产量发现,基质T9(V(菇渣): V(玉米秸秆): V(羊粪): V(珍珠岩)=3:4:1:4)、T4(V(菇渣): V(玉米秸秆): V(羊粪):V(珍珠岩)=4:3:1:4)、T5(V(菇渣): V(玉米秸秆): V(珍珠岩)=4:4:4)和T3(V(菇渣): V(玉米秸秆): V(羊粪): V(珍珠岩)=4:2:2:4)上连续三茬生菜的总产量最高。4.有机基质栽培的生菜,其品质较CK1栽培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可大幅降低生菜的硝酸盐含量,连续栽培三茬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CK1,且都低于国家标准,其中基质T8(V(菇渣):V(玉米秸秆):V(羊粪): V(珍珠岩)=2:4:2:4)和T9(V(菇渣): V(玉米秸秆): V(羊粪): V(珍珠岩)=3:4:1:4)所栽培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始终较低;有机基质栽培能够显著提高生菜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而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较小,能显著改善生菜的品质。5.综合第一茬生菜的产量及品质,筛选出T9、T8、T4和T5为理想的栽培基质。6.在连续三茬生菜的生长期内,各基质中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含量基本呈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全氮的变化幅度较小,全钾含量下降幅度均较大;T8、T9、T5和T4的降幅较小。7.连续三茬生菜的生长期内,不同配比基质中速效氮及速效磷的含量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速效钾的含量则持续下降。T8和T9的降幅均较小。
其他文献
地理标志是“农业”的助推器,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农民的“摇钱树”。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全国各地各种医患纠纷、甚至“医闹”现象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由于医患纠纷的独特性及医学领域的未知性,采取诉讼方式
<正>无极县勤廉文化中心位于无极县城东部智慧街,是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无极县科普示范基地,现已申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勤廉文化中心将源于无极的"公生明廉生威""闻
在中国通信行业全业务背景下,网络建设需求不断变更,网络规划越来越注重信息的沟通和统一管理,传统的网络规划方式已不再适用,寻求信息化的支撑手段迫在眉睫。通信管道规划作
随着我国船舶焊接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焊接设备已经大量应用于一些大型的船厂,焊接自动化的发展为提高船舶焊接效率,改善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焊接成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结构化
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期,也是中学教育的起步期,社会动荡不安,教育经费短缺,师资供需矛盾突出,中学教师就在这夹缝中顽强生长。而中学教师作为学校最具活力的资源,
民用航空运输作为一种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民用航空运输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
大直径钻孔是瓦斯抽采的发展趋势,也是今后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沙曲矿为背景,对高瓦斯矿井大直径扇形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进行了分析研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支撑作用愈发明显,这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从战略高度出发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行为主义心理学、音乐教育历史发展等方面对音乐行为、音乐行为培养进行剖析,通过不同领域解读,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其有进一步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课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