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常发生于中老年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晚期PD患者常伴发痴呆,且在病程早期已有广泛认知功能改变。因此对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采取干预措施对防治和减缓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检测认知障碍的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费时费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被称为“认知电位”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s)能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大脑感知、记忆、理解、判断及情感的复杂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能反映轻微的认知功能改变,因此,ERPs可作为检测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方法。
目的:1以熟悉和不熟悉人名作为诱发任务,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ERPs检查方法。
2应用此技术观察非痴呆PD患者识别、区分异同人名的认知能力有无损害。
3观察不同认知功能评分PD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之间P300电位波形的潜伏期和波幅有无差别,为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客观、可靠方法。
4观察PD患者不同年龄组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300电位波形的潜伏期和波幅有无差别,探讨不同年龄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方法:132名非痴呆PD病患者。男19名,女13名;年龄46~78岁,平均64±9岁,其中小于65岁15名,大于/等于65岁17名;病程3~12年,平均7.29±4.7年。所有PD患者MMSE评分≥24分,其中24~26分为14例;27~30分为18例。
225名身体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4名,女11名;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7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与PD患者组匹配。3参与实验者分为实验靶刺激内容设计者、第一评估者(检测并收集资料者)及第二评估者(有丰富工作经验脑电生理诊断医生)。
4仪器设备使用德国EMS32导脑电地形图处理系统。
5采用熟悉和不熟悉人名作为诱发ERPs的任务,记录30导ERPs。
6检测时让靶刺激内容设计者按要求设计实验中的刺激内容。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在双盲的条件下通过分析记录的ERPs来判定出受试者熟悉的名字。
7应用统计SAS软件,由第一评估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1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对人名刺激正确判断率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对正常对照组人名刺激的正确判断率均明显高于PD患者组。
2P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认知熟悉人名时N2-P3波幅明显高于不熟悉人名者(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组N2、P3潜伏期延长,N2-P3波幅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3在N2、P3潜伏期方面,24~26分PD患者组均较正常对照组(熟悉:P<0.01,P<0.01;不熟悉:P<0.01,P<0.01)和27~30分pD患者组(熟悉:P<0.05,P<0.01;不熟悉:P<0.05,P<0.01)有显著延长。
4在N2-P3波幅方面,24~26分PD患者组、27~30分P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
5在N2、P3潜伏期方面,65岁以上PD患者组均较正常对照组(熟悉:P<0.01,P<0.01;不熟悉:P<0.01,P<0.01)和小于65岁PD患者组(熟悉:P<0.01,P<0.01;不熟悉:P<0.05,P<0.01)有显著延长。
6在熟悉人名诱发的N2-P3波幅方面,65岁以上患者组均较正常对照组(P<0.01)和小于65岁PD患者组(P<0.05)显著降低,且熟悉人名诱发的波幅与不熟悉人名诱发的波幅差距缩短。
结论:1PD忠者P300潜伏期延长早于波幅的降低,提示P300潜伏期延长是反映早期亚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2PD患者P300潜伏期的延长和波幅的降低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显著。3PD患者识别事物间不同特征即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时发生困难。
4以识别熟悉与不熟悉人名字作为靶刺激的ERPs,可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