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唱酬诗词与魏晋风度——以苏轼及“四学士”用《世说新语》、《晋书》典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宋的唱酬诗词中,魏晋典故的频繁出现,可谓一个突出的文学文化现象。本文即以苏轼及“苏门四学士”用《世说新语》、《晋书》典故为例,通过对这些唱酬之作中魏晋典故使用情况的详细梳理和深入分析,来考察魏晋风度在北宋的传承与变异,从而追索两代士人群体文化心态上的内在关联。   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着重厘清魏晋风度的内涵:首先综述今人对于“魏晋风度”一词的使用及研究情况;其次详细回顾“魏晋风度”一词在历史上的沿革,探讨古人对于魏晋风度的称指;最后在古今比对的基础上,得出魏晋风度是“以魏晋士人群体之行为风范、审美好尚为表征的一种超越性精神特质”这一本文的论述角度。第二章从内容上对唱酬诗词中的典故进行细致分析,着重揭示北宋士夫文人对魏晋典故的运用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典故内涵的历史演变。在唱酬诗的论述中,主要选取最为常用的宴集、饮酒、谢安、大族、陶渊明几个典故来分别分析;唱酬词的论述则以诗为参照,主要从典故中主体人物形象的不同为切入点,考察唱酬诗词中所展现的魏晋风度的不同层面及其在北宋士人人格理想中的显现。第三章主要以典故运用形式为侧重,从唱酬对象与典源的对应关系和替代性用典方式两个方面的用典特征入手,并结合北宋《世说新语》版本的接受情况以及士人心理结构的分析作为旁证,来考察魏晋典故符号脱离现实的审美特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北宋士人的独特精神境界——抽取魏晋的狂傲狷介而补充了“达”之内涵,使得充满矛盾痛苦的愤世嫉俗转化为诗酒风流的文雅人生;后移魏晋风度的历史阶段,在对东晋、晋宋人物的偏爱中凸显了北宋好“雅”的审美风尚与人格理想。在此结论之下,通过还原诗词中的唱酬场景,从而说明唱酬诗词连接两代风流的中介作用,并揭示其深层的心理动机。第四章从宴饮交游的文人群体交往方式和去俗崇雅的文人思想两方面来总结以魏晋风度为代表的一代士风在北宋传承与变异的文化根源,并从唱酬诗词中魏晋典故所体现出的我辈情结——超越时俗、出处情结——超越世俗、体道情结——超越人生三个层面,结合史实、学术和笔记、文中的评论来探讨特定历史境遇下北宋与魏晋士人超越性精神本质的共通和审美人格理想上的同构。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一种解读,试图通过从才子佳人小作家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审美心理、创作心态和写作目的等方面入手,探究其小说中爱情理想世界,以期寻觅作家的人生理想
本文在总结“记”体散文文体演变的基础上,从艺术特色与学术思想两方面对朱熹的“记”体散文进行研究。全文分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朱熹“记”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创作背景与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县人,金末元初的词坛巨擘。赵永源《遗山乐府校注》辑录元好问词370余首,遗山词不仅是金代词人中创作数量最多的,同时也代表了金源
申请号:201610069467.0【公开号】CN105591855A【公开日】2016.05.18【分类号】H04L12/40【申请日】2016.02.01【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明人】赵杰;郑培均;刘玉斌;李戈
汪廷讷是晚明较有代表性的曲家,其在创作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现存的三部喜剧《狮吼记》、《投桃记》、《彩舟记》上。本文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考辩汪廷讷的生平、思想、交游、
本文是综合文献学、传记研究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范文若其人其文进行的综合研究。   第一章是对范文若生平的考察。论文就范文若生卒年的三种说法进行了辨析,并选取其中较
本文用图像聚类方法对遥感图像区域进行分类,是图像处理技术在岛屿沙化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新方法新工具的引入,实现了运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及时快速地发现区域
相比于动名兼类的研究,形动兼类词较少有研究者问津。本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基础上,选取521个形动兼类词,从宏观结合微观的角度,制定形动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同时通
自传性散文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可研究的空间。其中不仅能够透视出各个作家个体的精神面貌和深层心理,作为整体也能够从中看出时代的,社会的深层内涵。就文体角度来说,自传体散
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汉语鼻韵母汉字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在信息的储存加工阶段进行干预,并且结合前人提出的教学建议,通过对20名初级水平日本学生的鼻韵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