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记”体散文文体演变的基础上,从艺术特色与学术思想两方面对朱熹的“记”体散文进行研究。全文分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朱熹“记”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创作背景与题材分布,以及研究朱熹“记”体散文的必要性。第二章分析朱熹“记”体散文的写作特点,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朱熹“记”体散文与“欧曾遗法”的关系;第二部分比较朱熹与苏轼“记”体散文创作特点的不同;第三部分论述朱熹的台阁名胜记、学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第三章分析朱熹学术思想对其“记”体散文创作的影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朱熹“记”体散文思想内容与其理学演变的关系、朱熹“记”体散文的精神内涵与其理学思想、朱熹“记”体散文的现实针对性三个问题;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朱熹经典诠释学与“记”体散文思想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阐述朱熹考据学对“记”体散文的影响。余论揭示朱熹“记”体散文在南宋文坛的独特意义。
朱熹的“记”体散文是其人格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生动写照,也典型地代表了南宋理学家的学术品格和济世追求。在艺术上,朱熹充分继承了欧阳修散文“有心而变”、“雍容俯仰”的风格,以及曾巩散文谨严平正、大量采用对偶化议论句式的特点,并通过积极的创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朱熹与苏轼“记”体散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溢”与“冲出”之言、“随心”与“去私”之意、“新奇”与“朴拙”之形三个方面。朱熹的台阁名胜记叙事简约明朗,议论极毫厘之微,体现出寓情于理、深挚内敛的情感表达;学记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学”的重要性及其内涵,体现了学者之文推本而备论的叙议风格;山水游记借助白描手法创作了亲切可感的景物形象,句式腾挪跳跃,营造出富于感染力的审美意境。朱熹“记”体散文思想内容的变化,与其理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朱熹对“君子之志”和利义观的认识,反心求理、深造自得的“为己之学”以及“主敬涵养”的格物论,构成其“记”体散文的精神内涵;同时,朱熹的“记”体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他对科举文风、佛老和朝廷吏治的看法。朱熹的经典诠释学和考据学对其“记”体散文思想艺术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朱熹“记”体散文独立于南宋诸家的最主要特点是性理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