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以来,其有效性就成为理论界时时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近年来上市公司重大财务虚假与股价操纵案的不断曝光及市场过度投机和泡沫现象的日趋严重,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问题的讨论,终于从过去几年中散见于有关学术刊物的一些小范围研究文献,演变成世纪之初在中国经济学界最权威层面上的一场“股市大辩论”。虽然这场关于股市有效性的大辩论实则是关于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由来已久的不同派别观点在股市上的延续,虽然这场辩论的结果仍然莫衷一是,很难说哪一方占了上风,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比如可以从整个金融体系、金融政策的宏观面进行研究,也可以从市场主体行为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可以从市场效率的实证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制度变迁角度进行研究。尽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关于证券市场效率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如果以法马有效市场理论关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三级分类标准,即弱式有效、有效及强式有效来衡量的话,中国证券市场至多处于一种弱式有效状态。那么,如何改变证券市场的这种低效率状态,实现证券市场效率的有效改进呢?国内一些研究文献分别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改进、外部市场机制改进、证券市场制度矫正等不同角度作了研究。笔者以为,从本文定义的一个广义的公司治理角度,探寻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上市公司治理缺失是根源所在,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和控制权结构不合理、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失灵、内部人控制严重、内幕交易泛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所导致的内部治理失效;以及,股权人为分割造成的市场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与信息不透明、竞争不充分条件下外部市场机制弱化,政府不当干预情况下的政府机制扭曲等等导致的外部治理不力。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这种广义的公司治理角度,深入地探讨和揭示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从而改进证券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ii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践 本文所指的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公司内部治理包含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内部治理机构、激励机制等内容,公司外部治理则由影响和制约公司行为的外部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社会机制等构成。为了对公司治理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起源入手,力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公司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和整个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大致轮廓,并从新古典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企业性质的企业理论,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的企业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的非对称信息理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对公司治理理论有着重要影响并构成其主要内容的理论基础,进而就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即,古典管家理论与现代管家理论,产权论与竞争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评价。以上内容构成本文的第一个部分,即公司治理的“理论篇”。 公司部门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公司制度在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沉淀,其中美英等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及德日等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互有长短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发生在上世纪中后叶的东亚经济奇迹及上世纪末的东亚金融危机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地缘、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更具有可比性的、关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的生动教材;前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后形成的转轨经济国家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在进行之中的探索之旅,以其己有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同样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无疑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对公司治理理论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第二大部分—公司治理的“模式篇”,对当今世界上四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即,美英等普通法系国家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以美国为例)、日德等大陆法系国家银行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以日德为例)、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家族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转轨经济国家内部人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四种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变迁特征,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从中汲取一些对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有益的经验和启发。 在“理论篇”和“模式篇”做了初步理论准备和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本文第三大部分—“实践篇”,从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特征及中国上市公司的产生和变迁历程入手,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提出关于公司治理的一个理想模型,进而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角度提出 网补恫女川一一~一一一一-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些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