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已被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表。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首次提出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学科课程也需要研究性学习,因此中学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深刻的探究性和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同时又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因此结合中学地理可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实际,构建了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协作模式、发现模式、应用模式和开放模式,并通过“月相变化及成因”的鲜活示例加以说明。 为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要走入误区,特别是与发现学习相混淆、重过程轻结果以及迷失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应该在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培训教师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设计学习活动以及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等方面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地理学科可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中,构建了几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差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提出保证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措施,为方便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