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导数及其应用为例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所确立的六大核心素养占有一席之地,贯穿于三类课程四大主线之中,显而易见,这无异于宣告了数学建模素养对于未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而数学建模是学生发展数学应用素养的形式之一,对于新时代下的学生提高四能极具意义。由于导数应用问题与数学建模过程有一定的契合性,故本研究以导数的应用为载体,精心设计出《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以及《数学建模素养认知情况问卷》,最终对漳州市某中学高三学生进行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利用SPSS25.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整体较差,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素养也有一定的认知,但认知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男、女生在数学建模素养水平1、3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水平2上男、女有显著性差异,但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总体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男、女生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认知情况上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这三维度上,男、女生在能力维度、情感态度维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整体认知情况在性别上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在班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认知情况各维度上看,知识、能力这两个维度在班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其认知情况在班级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与其认知情况的确存在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对一线教师的访谈结果,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开展数学建模与探究活动教学;数学建模教学中统筹考虑性别差异;发展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建模素养;导数应用教学注重情境教学;开发教材、新课标中的数学建模案例。
其他文献
2017版普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主旨,因此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实验教学能提供详实的实验事实,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与巩固,同时也是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化学实验为载体,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现状并进行分析,拟定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有效促进“科学探究”与“证
新型冠状肺炎给世界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医护人员短缺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压力,提高疾病的诊治效率,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交叉融合给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众多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课堂中融入现代技术的实验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手持技术实验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研究手持技术实验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课题提出的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基于对国内外关于手持技术、POE教学策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为宗旨成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意味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将致力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教材观、学生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新的教材观逐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新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应该主动地获取知识。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处理好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
本研究首先对漳州市近十年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波利亚怎样解题的四阶段具体分析了部分试题的求解过程。通过分析学生期末考试答卷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针对问卷情况进行访谈,对学生解决发展性试题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再结合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进而为教师的发展性试题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依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将发展性试题的解决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定方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几何思维水平发展情况,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本文基于范希尔理论,以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板块为载体,采取测试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测试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该校高二年级学生几何思维水平主要集中在分析水平(占总人数的24.5%)、非形式演绎水平(占总人数的20.8%)和形式演绎水平,达到形式演绎水平的学生最多,占到总人数的44.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习题设计要指向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如何利用习题检测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发展水平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能够为一线教师设计基于社会责任的习题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及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师基于社会责任进行习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所在。通过分析人教版高
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理解模型对学生理解水平的研究有很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梳理了相关研究的成果,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初中生普遍对相似三角形内容理解水平如何及其原因;2.通过分析初中生理解的难点,提出教学策略来促进初中生理解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是借鉴Pirie&Kieren的“超回归”理解模型,结合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改进和优化基本的理解模型,最终形成了根据初中
本研究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中均将其简称为《课标》)提出的培养高中生六大核心素养[1]中的直观想象素养为研究切入点,把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高三学生对有关高中向量题目的解题情况,在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建议.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高中生在解决向量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和直观想象素养的哪些水平?2.高中
概率与统计都是从数量角度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学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模块,概率与统计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低。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测试研究和访问法,基于SOLO分类法(SOLO taxonomy)(简称SOLO,是概率与统计的结构“观察到的学习结果”,本义是“观察到的学生概率和统计解题水平的结构”。)评价学生在概率与统计解题活动中的行为,分析学生在解决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