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真菌分生孢子核型相关基因的研究及米曲霉遗传标记的构建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食品发酵行业重要的生产菌株,拥有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同时也是工业生产重要的菌株,具有良好的蛋白分泌和生产能力,用于生产商品酶和次级代谢物。米曲霉的孢子有多种核型,多数孢子为多核,少数孢子为单核,这给菌种改造和工业育种带来了困难,因为多核特性会稀释遗传操作产生的表型效应,异核转化子会使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等。本实验室前期在米曲霉FS1125中已经建立成熟的分离技术分离富集其单核群体和多核群体,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了45个单核分生孢子和多核分生孢子孢内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利用蛋白质谱技术对这些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拟对米曲霉核型变化的生化机制、遗传背景进行探索。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作为丝状真菌的模式菌株,其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其他丝状真菌,且粗糙脉孢霉分生孢子也具有多种核型的特点。本研究利用粗糙脉孢霉相应基因型的缺陷株对编码这些核型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进行初步的筛选。通过荧光显微技术及血球计数分析了各缺陷株和野生株在同等培养条件下其孢子核型的分布和数目,结果获得了四株与野生株核型具有显著差异的缺陷株,分别是F187、F188、F192、F193,因此后续选择这四株缺陷株对应的基因在粗糙脉孢霉中进行进一步回补验证。由于粗糙脉孢霉具有不同性型,缺陷株F187与F188为同一基因(npc)敲除株的不同性型,F192与F193则为另一基因(ftt)敲除株的不同性型缺陷株。为验证这两基因的功能,需要进行回补验证。本研究在相应基因的表达框两侧连上csr-1基因的上下游侧翼,分别构建了npc基因和ftt基因的回补载体,通过基因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csr-1位点,目的基因置换csr-1基因后赋予了回补株对环孢霉素的抗性,利用环孢霉素成功地筛选到回补菌株。基因回补后分别测定野生株、回补株和缺陷株的生长速率和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缺陷株的生长速率和纤维素酶酶活与回补株、野生株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回补株与野生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回补菌株生长速率和纤维素酶活的表型功能恢复。后期需要在米曲霉中敲除这些基因,验证这些基因是否对米曲霉核型分布也具有显著影响。为此需要开发适用于米曲霉的遗传转化系统,构建适于米曲霉的筛选遗传标记。研究表明,编码麦角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基因erg1的过表达可以产生对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的抗性。本研究首先进行米曲霉对特比萘芬的抗性实验,确定了特比萘芬对米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8μg/mL。利用组成型启动子pgkA驱动erg1基因过表达成为选择标记,在其两侧连上pyrG的上下游同源序列,并与骨架相连构成质粒。以此质粒为模板,根据靶向敲除原理构建两个分裂片段转化米曲霉,获得了特比萘芬抗性和尿嘧啶营养缺陷双筛选标记菌株。以上结果为后续在米曲霉中的遗传操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虽然目前饮用水处理厂的消毒工艺相对成熟,有多种饮用水消毒途径可供选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此外,人类还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选择利用清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水资源问题是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开展了太阳光电化学饮用水消毒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1、玻璃碳(RVC)电极电解原位生成H2O2显著强化太阳能水消毒(SODIS
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和不适当的城市规划政策带来的雨洪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实施了被称为“海绵城市”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战略。流域海绵体对雨水具有吸细、蓄渗和传输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以应对流域的雨洪和干旱。定量评估海绵城市规划前后的流域海绵效应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街区尺度,通过雨水实验和水文模拟的方法评估海绵工程设施的海绵效应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是水文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人类活动导致的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洪水洪峰流量序列的非一致性。为此,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对洪峰流量序列的还现,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洪峰流量趋势变化的影响,分析洪峰流量频率分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还现模拟获取洪水空间变化结果,揭示小流域洪水洪峰流量的变
近百年来,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多,全球平均温度普遍升高,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水循环作为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的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大对未来气候变化下流域的水文响应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流域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的研究主要是借助气候模式和水文模型的联合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来源
工作在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块材置于特定分布的外磁场中时,因为自身的超导感应电性和磁通钉扎特性,使其具有稳定的悬浮和导向。基于这自稳定系统设计的磁悬浮列车,在未来地面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系统中,永磁轨道提供的应用外磁场对维持磁浮车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永磁轨道由若干统一规格的磁轨段组成,由于受到磁体加工工艺及组装精度的影响,导致永磁轨道存
近年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流域水文过程效应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水文模型作为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下径流变化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水文模型可以建立流域降雨、蒸散发、土壤下渗、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对径流的响应过程,并定量揭示和评估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作用下的流域径流变化机制。霍童溪流域的降水气象要素在地域分布上差异明显,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
茶菌是一种传统发酵饮料,不仅酸甜可口,还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研究红茶与绿茶作为发酵基质,对茶菌发酵饮料中菌群结构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从传统茶菌中分离出的纯菌种构建红茶菌菌群。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福建省漳州市乡村获得茶菌,以红茶、绿茶为主要原料发酵,对2种茶菌的p H、酸度、还原糖、茶多酚和氨基酸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酵7 d后红茶菌中菌膜厚度明显大于绿茶菌;对菌膜显微观察发现
红茶菌是一种在糖茶水中酵母菌、醋酸菌及少数乳酸菌多菌共生培养而成的包括菌膜和发酵液的功能性饮品。口味酸甜清香,有促消化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功效,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研究以从福建省漳州市采集的红茶菌为材料,并从中分离得到了多株菌种,对分离纯化获得的3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包括2株酵母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C3和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磁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电磁污染有两个有效途径,电磁吸波和电磁屏蔽。锰锌铁氧体(MZFO)作为最常用的磁介质型吸波材料,有着制备简单、原料廉价、即有磁损耗、又有电损耗等优点吸引着大批学者的目光。由于一般屏蔽材料的高反射,会造成电子设备的二次干扰,而锰锌铁氧体的吸收能力可有效降低反射,防止二次污染。本文将锰锌铁氧体与二氧化硅进行复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使用共沉淀法制
纯丙烯酰胺被归为二类致癌物,在食品中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而众多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却可以安全食用。对此提出假设,丙烯酰胺在复杂的食品体系中会受到其它物质的影响,尤其是与之共存的其它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从而改变食品体系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与状态,进而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红细胞实验,探究精氨酸-葡萄糖模式MRPs对丙烯酰胺多种毒性的抑制作用,最后将模式MR